本来计划写篇“成长的力量”,庆贺自己通过学习心理学,终于与女儿和解,女儿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找到成长之路。
但迟迟没有动笔,心中隐约觉得女儿成长的力量爆发的有点让我惊讶,我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再观察下女儿成长的力量是我虚幻的想象还是真实存在?
周五晚上,先生出差,我与女儿有机会单独相处。
我拉着女儿一起去菜市场,做了两道女儿喜欢的菜:红烧排骨,豆干炒豌豆;
女儿不停吃到脆骨,咬的“咯吱咯吱”,“今天怎么这么多脆骨呀!”
“不停吃到脆骨,说明你有好事发生,运气好好呀!”我打趣到。
每次先生出差,家里电视就看不了。幸亏女儿在家,我赶快求助。女儿一阵捣鼓,发现是电视盒子信号没有打开。
我内心一阵惊喜:我也会示弱求助了,女儿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了。
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女儿拿着手机,不停从房间转到客厅,客厅到厕所。
“这周与朋友的事处理的怎么了?”
“妈妈,我已经想明白了。A是个很坏的人。我以前对N真不好,脾气不好。后来与A一起玩,我对她真的好,从来没发脾气,还把心掏给她。她呢,不仅说坏话,让B不跟我玩,还追我原来喜欢的C……”
“那你想明白了哪些方面?”
“我现在还跟她们说说笑笑,该拥抱拥抱。但我心里知道她们是什么人。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女儿读着她经历这件事写的文字。文字不长,十几句,但写的超出年龄的通透。女儿承认自己很俗,喜欢享受,喜欢物质,喜欢这个世界的俗不可耐。
我请女儿把文字分享给我,女儿拒绝了,“这是我人生经历创伤,就不发你了。”
我肯定女儿小小年纪,把人性看的如此通透,简直有点“女尼采”下凡。
我一边听,一边在观察女儿眼神、表情与肢体语言,我判断女儿的状态恢复的不错,眼中有光,神情稳定 、语气平缓。
我一度怀疑是自己的错觉:女儿的变化这么快,这么大?
女儿曾说过,自己就像水,装到什么杯子里就是什么形状。我的定义就是一个高智商表演派人士!
慢慢的女儿开始了她的目标主题:零花钱。
最近我把信用卡额度调整的有点死,一方面是女儿有点不遵守以前的约定,不断超支;一方面我也想给女儿一点约束。
女儿提出新的方案,一个月零花钱提前给她,她这样好掌管好规划自己的使用。
我给女儿她前两个月的花费账单,让女儿看看自己把钱花到哪方面了?女儿用计算器算来算去,“这个不是她花的,那个不是她花的。”自己花的钱买的东西都记不住了,经过我的提醒才回忆起来,“花钱能让我开心些, 妈妈,你说人都不可靠,就剩下花钱让我开心些,我真记不得自己买的全部东西了。”
的确也是,很多零零碎碎的小东西,一冲动就买了,买完就忘记了,而且一些东西买回来没有拆包装就放在那里!而我一直靠控制,他律在约束女儿的购物。
听了女儿一个月零花钱的规划,我有点动心,也期望女儿早早靠自己自律,养成零花钱的花费习惯,毕竟我不能跟着她一辈子。
“妈妈,你不要给我推荐那个大脑测试,我知道自己脑子里想什么,我有自己的方法疗愈!”
听了女儿这样的话,我觉得女儿真的开始长大了。
当女儿提出那个数字时,我还是有警觉的,女儿以前也是这样,拿到一笔零花钱就开始玩消失。
但我最终还是被“相信孩子的信念”促使,觉得还是要相信女儿,看看她一个月的实际花费情况。
星期六晚上,要中考的浩浩弟弟过来,女儿提出她不去吃饭的理由:自己没有经历过中考,也不方便给弟弟什么建议。妈妈,你说浩浩看着我这个样子,心里更难过。”女儿指了指自己的头发。我理解女儿的想法:本是同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限制,浩浩弟弟没有退路,只有中考一条路去冲。
“妈妈,让浩浩尽力去考,想那么多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也没有用!”
女儿再一次发挥出善解人意,我在心里又一次确认了女儿的成长!
是不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呢?
女儿说周六晚上时间属于她自己,她与同学出去玩玩放松,也告诉我去的地方。
周日坐班车的时间到了,结果女儿说她晚点会学校,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我打了好几次电话也不接,我感到内心的愤怒开始在体内翻腾。
我觉得女儿又一次欺骗了我,说好的事情她又变卦了!
女儿在微信里说给我带糖葫芦。一回家,打开门,我就堵在门口,女儿递过一包糖葫芦。
按照以往脾气,我会一把把糖葫芦扔在地上。今天的我,毕竟学了这么长时间心理学,我知道女儿递过来的不仅仅是一包糖葫芦。但我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停止发火,心平气和说话。
我接过糖葫芦,开始一连炮发问:为什么不接电话,为什么迟回来,为什么说好的又变卦?为什么不打招呼?……
女儿缩在门边角落里,愤怒的先生也跳出来,我把他推了回去。
女儿进入房间,我又跟着进了房间,房间里都是我的咆哮,女儿一句话没有说。
咆哮的我突然感到血压上升,要晕倒的感觉,
“你是要做孤儿么?把我与爸爸气死,你就满意了?”
“我跟老师说了,明天早上早点回学校。”
觉察到脑门血压上升的我,回到自己的房间,一晚上也没有睡好,先生也气的闭目静坐定神。
愤怒只会让人失去理智。
星期一早上,我选择出去剪头发、购物,平复自己的愤怒。
我觉察自己为什么愤怒?
在翻看简书里一些文章,发现很多孩子休学在家,一比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女儿从来没有提出过不上学。
幸福是比较出来的,这样一比较,我发现女儿真的比我们想象中坚强,她有自己的放松方式,但一旦没有符合我心意,我就不停追问,都是那种指责试的追问,女儿就以沉默对抗。
心理学上说与父母对抗的孩子,心中是有力量的。
我细细觉察自己对女儿的愤怒,我期望女儿按照约定的方式做事,一旦女儿没有按照约定,又没有打招呼,我就异常愤怒,愤怒女儿这种不确定的方式。
而女儿以前常说的:我跟你打招呼,你也会不同意,要不就到处打听,弄的我在朋友面前无法做人……
女儿说的也有道理,我一直期望女儿在我可掌控的范围活动。
以前爱发火的我,现在越来越少发火,但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对女儿发火呢?
相比同事、老公,女儿最弱小,对女儿发火,女儿也不会离开我,第二天还一口一个“妈妈”。
而对同事发火,同事可以辞职;对老公发火,老公可以冷战、离婚。
最弱小的女儿就成了我愤怒攻击的目标!
这样的觉察让我感到羞愧,尤其是女儿一口一个,“妈妈,我把鱼热了吃吧!”
在“非暴力沟通”里有一篇文字:听,繁体字是:聽,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我们要多倾听少说话,要做到2:1听与说。
我发现在与女儿相处上,我没有做到很好的倾听,总是“说”,那种追问方式的说,细细觉察下来 就是不停指责、讲道理。没有做到像与同事与老公那样用心的沟通!
我要好好学习下如何与女儿沟通,用心去沟通,学会倾听,学会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