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曰,大道废,有仁义。又曰,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老子在德经第一章又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老子从道出发,将人的行为划分为德、仁、义、礼四个层次,仁义礼都是失道的产物。
尚德者,无为而为,这个为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分别心,既不求诸内,也不求诸外。尚仁者,求诸内,但不求诸外,不求回报,但求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尚义者,是有外在标准的,主要是求诸外,比如名誉,他人的认可,不被人诟病;而这个礼,是制度和规范,完全是人为的,像一个模具,是约束人们的行为的。
因此说到底,仁义礼的背后都是欲望。
那么在欲望之下,对仁义礼的追求,会是什么后果呢?今天我们就以“义”为例,将几个故事,相信大家就能明白老子为什么反对义了。
01 易牙烹子
管仲、鲍叔牙和隰朋等是齐桓公身边的贤臣,易牙、卫开方和竖刁等是齐桓公身边的近臣。我们从电视剧里可以了解到,康熙身边也有纪晓岚和和珅,因为齐桓公和康熙虽为霸王圣主,依然有难以割舍的欲望,所谓上有好之,下必趋之。
话说,齐桓公有一天私下里对易牙说,尝遍了天下的美味,唯独没有吃过人肉,真是太遗憾了。易牙于是把自己四岁的儿子杀了,做成肉汤献给齐桓公。齐桓公居然深为易牙的忠心所感动,认为易牙爱君甚于爱子!这大概就是齐桓公眼里的忠君之义吧。
管仲临终前,认为易牙没有人性,君主应该远离这种小人。齐桓公不能善始善终,三年后又重用易牙等三人,最终饿死在宫中,以为易牙封锁宫门,宫中失去后勤保障。一碗人肉汤终究要了齐桓公的命。
02 赵氏孤儿
晋国权臣屠岸贾迫害赵氏一族,赵盾、赵朔父子全家惨遭灭门。赵朔的妻子为晋王之女,由此免遭杀害。其后她在宫中生下一遗腹子,取名赵武。屠岸贾穷追不舍。
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好友程婴商量救孤之策。程婴于是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交于公孙杵臼,而将赵武换回自家抚养,同时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和公孙杵臼被屠岸贾杀害。
公孙杵臼乃有忠主之名,程婴乃全朋友之义。那么成就他们忠义之举的程婴之子何罪之有?难道婴儿一出生就有贵贱之分,生命一落地就有高低吗?
赵武平反昭雪后,程婴不愿苟活,以死报友。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命天生比赵氏宗族低贱?
我想说,生命生而平等!
03 刺客悲歌
伍子胥推荐专诸为公子光效命,专诸以鱼腹剑刺杀吴王僚。公子光即位为吴王阖闾,吴王僚之子庆忌逃亡在外,图谋报仇。伍子胥又把要离引荐给阖闾,要离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请阖闾断己臂,杀己妻,最后以五尺弱小之躯成功刺杀第一高手庆忌。
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刺杀俠累,然后自毁其容,挖眼,剖腹自杀,以免连累家人。
智伯待豫让为国士,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智氏。豫让为了接近赵襄子(就是上文赵武的曾孙),改名换姓,自宫,甘愿成为厕所宦官,又以生漆毁烂全身,再吞碳变声,变身乞丐,如此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还有荆轲为报太子丹,逼死樊於期,图穷匕见,追杀秦王,自己命丧当场。
专诸、要离、聂政、豫让和荆轲都以“士”自居,他们自己慷慨赴死,英勇就“义”,更把妻子、他人的生命视如草芥,“义”使之然也!能不令人悲歌?
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诚不欺也!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秀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魂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文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