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春丽姐谈起了学困生,我们又聊起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确实是教育大家,本书一开始就指出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婴儿教室,干对他放任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正如孔子的因材施教。
于丽萍12月15日工作日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