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入手,小而不简单。这就是肖培东老师的授课艺术。看似设问简单,没有深意,似天马行空地问问题,浅浅的引领同学朗读……似乎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很出彩,但是奇怪的是你越看越有味,越读越能读出“厚重”。最后不得不感慨原来他所说的浅浅地教语文,其实一点儿都不浅。
如何上课,怎么样上好课。 肖老师有谈过他的“课堂八思”:
一、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点)
【课前明确文体,对症下药,才能明确教学方向】
二、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内容和主旨);
【想要上好课就得自己先备好课,课前读文,明确内容和主旨,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三、文章为什么而写(写作动机和背景);【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他独特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要读出文章背后的故事。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四、怎样写出(语言和手法);
【“语文教学要经由语言文字达到语文教学的新境界”“语文教学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去关注的内容。】
五、最能体现语言特点、手法特点的关键段落在何处(教学聚焦);
【教学要做到教学聚焦。长文短教,短文长教。从关键词句入手,关注重点精彩片段。】
六、编者为何将它放在这个单元(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
【编者意图,单元目标,是课文的方向。大方向明确,小目标才不会有偏差。教读就是教方法,为自读最好铺垫。自读就是对教读方法的再强化训练,为课外读建桥梁。把单元目标和文本特性结合起来。课堂才有高效】
七、今年教读这篇文章最大意义是什么?(社会价值);
【语文学科不仅仅学习语文文字的运用,还要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的任务,课文的社会价值,是否和时下社会热点有关联,这些我们备课时也都是需要关注的。】
八、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是什么?读不懂的是什么?(学情预判)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情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备课时,回到学生角色,角色互换,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文章,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
除了“八思”以外,肖老师还有提到合理利用教材上的资源。如预习提示、旁批、阅读提示、课后思考、探究,课外延伸等都是我们的教学资源等等。
仔细读这“八思”,肖老师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好的引导。只有细心研读教材,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思考,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紧扣教材目标的教学内容。明确教什么,再去关注如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