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是一个充满痛苦、冲突和紧张恐惧的地方,但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人生中一些最真实、最伤痛的时光,就发生在这一小型却蕴含无限的治疗团体中。P332
团体治疗的要点:此时此地的应用,如何表达感情,变得更加自我暴露,意识到对他人的影响或希望对他人的影响。P256
一、11个疗效因子
1.重塑希望:目睹别人好转对我的启示,目睹别人解决了和曾解决过与我类似的问题,其它成员的改善对我有所鼓励,团体帮助其他和我有类似问题的成员,对我有所鼓励。(信念治疗法、安慰剂治疗)
2.普通性:我不是唯一的不幸者,我的情况不比别人糟。
3.传递信息:教导式指导(传递信息,改变病理思维,提供理解框架以及解释疾病过程)、直接忠告(最无效:直接给建议;最有效:给出比较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指示,或是一系列关于如何达到某种目的可供选择的建议)。
4.利他主义:人们常常渴求被需要和有用的感觉,能从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自我满足。(维克多.弗兰克尔:当我们超越自我,当我们专注于他人而处于忘我的境界,生命的意义感便会出现在我们的体验中。)
5.原先家庭矫正性体验:团体类似于家庭,成员会在团体中重现家庭内的行为模式,团体会回馈以与家庭不一样的反应。这样,固着的角色不断被探索和挑战,成员将在其中不断探索新的人际关系和尝试新的行为。
6.提高社交技巧:在其他团体中,社会学习是比较间接的;在动力式治疗团体中,基本规则是鼓励坦诚相待,团体成员对于自己不良的社会行为会获得大量的信息。比如,和别人交谈时眼光不敢直视对方,表现出对别人不可一世的傲慢态度,自己毫无觉察的阻碍社交关系的不良习惯……对缺乏亲密关系的人,团体经常是第一个给予他正确反馈的;对于孤独的人,团体让其充分认识到他们是如何助长了自己的孤立和孤独……团体还能此时此地了解自己和其它成员的交流方式,学习与成员交流,解决和某个成员的人际困难。
7.行为模仿:班杜拉一直主张:“直接强化无法完全解释社会学习,模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力量”。团体中,成员完全靠“尝试”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学习他人(治疗师和成员)的行为,继而放弃一些不良的行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8.人际学习:相当于“提高社交技巧”的“投入”部分。团体让我知道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何种印象,了解我是如何与人相遇的,成员诚实告诉他们对我的看法、我一些恼人的习惯或举止、我憋着不说话时会使人困惑等。
9.团体凝聚力:归属感,归属于由了解和接受的人所组成的团体,与别人持续而密切地接触,不再孤独,揭露了自己的丑事而仍然被团体接受。
10.宣泄:讲出心事,学习如何表达情感,不压抑。
11.存在意识因子:了解到生命有时候是不公平的,有些痛苦和死亡是无法逃避的,无论我和别人如何亲近,我仍须独立面对人生,面对生死我更能诚实地生活而不被细枝末节的小事羁绊,认识到无论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指导和支持,我终究必须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起责任。
二、治疗师的任务
1.创立与维系团体:如果有脱落便增加新成员以维持完整;识别与阻止威胁凝聚力的力量,如持续迟到、缺席、亚团体、具有分离作用的团体外社交关系、在团体中寻找替罪羊等。
2.建立团体文化:团体规范是必须能自由地说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对团体、其他成员和治疗师的即时的感觉。还有:主动地参与团体、对他人无指责地接受、广泛的自我暴露、渴求自我了解、急切改变目前行为模式的动机。 规范由团体成员治疗的期待和治疗师的行为引导而形成。治疗师在规范建立上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不做什么和应做什么一样重要(比如,应该批评和没有欢迎,效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