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躺平式干部”却成了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这类干部工作消极应付,缺乏担当,对工作任务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奉为圭臬,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辜负了群众信任,阻碍了政策落实与社会发展。
“躺平式干部”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层面看,部分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工作中追名逐利,一旦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便心灰意冷、消极怠工。在工作环境方面,当前一些地方工作任务繁重,考核机制却不尽合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得实干者缺乏激励,“躺平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此外,部分干部自身能力不足,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因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产生畏难情绪,选择逃避退缩。
“躺平式干部”的存在危害极大。他们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导致一些政策措施无法及时落地生效,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这种不良风气在干部队伍中滋生蔓延,容易形成负面示范效应,破坏良好的政治生态,削弱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重要的是,“躺平式干部”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降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干起来,必须多管齐下。首先,强化思想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培训学习等活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从思想根源上解决“不想干”的问题。其次,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工作实绩的考核权重,做到精准考核,让实干者得到褒奖,“躺平者”受到惩戒,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再者,加强干部培训,根据干部的实际需求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帮助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克服“不会干”的难题。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躺平式干部”没有生存的土壤,也绝不能成为干部队伍的常态。让我们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干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