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一)—那些反常识的观点

一、否定原因论,主张目的论

阿德勒认为:过去的经历,只是客观的经历。现在的不幸,是因为自己选择了不幸。是自己基于某种目的,选择了现在的行为,然后用不幸来定义那段经历,借此,来逃避现实。

比如:一个遭遇了重大挫折的人,自己把自己关在房间中。

这并不是因为经受了挫折,所以才导致自己把自己关在房间。看似很合理的逻辑,只是一个假象而已。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害怕被人轻视,嘲笑,因为这样的目的,所以选择将那段挫折定义为痛苦,这样,就可以借此为借口,逃避出门的这个现实。

二、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人的烦恼全部来自人际关系,想想我们平时有什么烦恼

  1. 自卑:觉得自己某一方面做的不够好,本质是与他人比较
  2. 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好,有很多缺点,本质上是,怕满身缺点的自己被人讨厌,嘲笑。
  3. 愤怒:对他人行为的不满。
  4. ……

这些烦恼,都是来自人际关系。试想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人,那么就不会存在上述烦恼了。

另外,其实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存在好与坏,烦恼的产生,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把人际关系,视作竞争关系。过多的比较,才带来了这些烦恼。

三、自卑会让人产生优越感?

苦于强烈的自卑情结,又没勇气去改变的人,会演变成为优越情结,为自己营造一种虚假的优越感。

比如“因为学历不好,所以我找不到好的工作”这种自卑感,后续可能演变为“要不是学历不好,我也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演变成了一种虚假的,觉得自己也很优秀的优越感。

沉迷于过去的荣光,整天只谈自己曾经的辉煌业绩的人,也是一种优越情结,本质上是认为自己现在不够好的一种自卑心理。

四、努力迎合别人,也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是不顾周围人的感受,认为所有人都要围着自己转,自私自利的人。

一种是在意别人评价,全力迎合别人的人。因为这类人,内心在过度关注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看似在看着他人,但实际上眼里却只有自己。失去了对他人的关心而只关心“我”。

五、表扬,是在操纵他人?

“不错嘛,你做得很好”:这样一句表扬中,本质包含一种俯视般的语感。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

有的母亲会赞美帮忙准备晚饭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是丈夫做了同样的事情则一般不会表扬说“你真了不起”。

“表扬”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

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