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消遣阅读
//人物:
我,马亮,今年46岁,加籍华人,定居温哥华,自由学者/设计师,即将赴厦门艺术学院担任环境艺术讲席教授一年。
她,冯小婉,今年26岁,福建泉州人,加拿大安大略艺术与设计大学环境艺术在读研究生。
==
我和她是在温哥华机场候机时认识的。我们都是乘厦门航空的温哥华直飞厦门航班,航班是凌晨1:34起飞,次日凌晨5:14到。
深夜的温哥华机场,空荡荡的。虽然离起飞时间还早,我还是提前赶到登机口。登机口附近已来了不少人,除了有几个老外,基本上都是中国人。确认没有走错地方后,我找了一张没有人的桌子坐下。
过一会儿,有一个女声用英语问,“可以坐这儿吗?”我应声抬头看去,一个青春大方的女生站在我对面。我用中文答道,“没人,可以”。她笑了一笑说,“谢谢,叔叔”。我想,我有那么老嘛。也不再说什么,继续我的手机阅读。我在读一本关于权力游戏的小说。
本来想安静地读一会儿书,可对面那女生一直在打电话,讲话声音又大。我索性停下阅读,有意无意地听她打电话。估计是给她妈打电话,她说了飞机到达的时间,到了要隔离的事,说起隔离很无聊等等。从她的通话中,我听到她也是去集美。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的目的地也是集美。
等她电话打完了。我说,“你家是集美的啊?我也去集美,要到集美的厦门艺术学院工作”。她回答说,是回集美,但实际上她是泉州人,她爸在杏林湾水晶湖郡给她买了一套房子。从聊天中得知,她叫冯小婉。她说,她来加拿大好多年了,从大学预科开始,读完了本科,学艺术的不好找工作,又继续读研,现在安大略艺术与设计大学读环境艺术的研究生。我说,我也是搞环境艺术的,没有固定单位,算自由学者,遇到机会也实践做设计。她也喜欢旅行和文学,我也喜欢。似乎专业相同,爱好相同。话匣子打开了,聊得开心。和美女聊天,时间也过得快,一会儿就登机了。
登机后,她的座位和我隔了好几排。飞机上大家都全副武装,除了戴口罩,还戴着面屏(Face shield),也少有人说话。所以,一路无语。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也没有看见她。飞机5点多就降落了,各种检查下来差不多9点了才出机场。一飞机的人被拉到一个机场附近一个地方,我以为大家都在此隔离。结果只是一个中转站。在这里,人群按最终不同目的地进行分类。最后,去集美的被分到一间门口贴着集美两个字的休息室等待集美防疫部门的人来接。这时又见到她。去集美的就只有我俩。本来在机场候机才认识的,经过十多小时的飞行后,似乎成了老友重逢。她乐呵呵地用手肘关节碰了我一下,“马老师,你到哪里去了?怎么下飞机几个小时都没见到你”。我说,“是啊,我东张西望的也没发现你。这不又见了。有缘,有缘。”休息室也就我两人,来接的车迟迟不来,只好聊天,聊了一会,又玩了一会手机,玩一会手机,又聊了一会。
突然,小冯笑了起来。我吃惊地看着她。她说,想起马上就要隔离两周,真是恐怖。我说,恐怖,你怎么还笑。她说,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可以不寂寞还省钱。她俏皮可爱的看着我说,就怕你不敢。我说,说来听听。她说,同居,房费均摊。我啊了一声,心里想现在的女生真大胆,但还是故作潇洒地说,好主意,你都不怕,我还怕嘛。她说,相信你,看你像个君子。我说,当真啊,我以为你只是玩笑。她说,当真,不过要签个协议,你来拟。我想了想,确实省钱不寂寞的好主意。我很快草拟了一个“同居协议”,她看了一眼,哈哈大笑,好一个“相互交流”,一字未改就签了。我也签了。
//房间共享协议
冯小婉和马亮同修环境艺术专业,为了便于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隔离两周时间内共享房间,房费均摊。共享期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特别是应注意男女对生活的习惯不同。双方不得有任何肢体接触,如有失控,则罚款,男一次罚一万元,女一次罚一百元。
冯小婉(签字),护照号xxxxxx
马亮(签字),护照号xxxxxx
2020年x月x日
于是,一对男女,就这样有理有据地在酒店同居,享受暧昧,从拂晓到黄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