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雨大,原本写文的时间被改试卷占了,看到自己一篇旧文,聊以凑数。
一到夏季,裸露出脚来,总喜欢让脚与水相亲。
记忆最初,家门口是一条小溪,那时真的还小,时不时地就跑到小溪去玩。小溪不深,下过几场大雨也才到脚踝处,所以父母也放心我们去,所以一到夏天,从溪上游到下游,满满的孩子们,好不热闹。只是,后来把入海口给堵住了,小溪成了死水,蚊蝇垃圾慢慢地增多了,后来干脆在上面铺上了石板,眼不见为净,门前的小溪只存在于儿时的记忆中了。
到了初中,最喜欢是雨后,因为地势的原因,沿着回家的路上总是有雨水冲着石头路,就如一条溪水似的。夏天,穿着凉鞋,会偏偏往水多的地方走。因为是石块路,水一冲,没多少泥,石头光滑可爱,水流冲过脚板,冰凉惬意。所以,下雨天,往往回家的路也改了,常常会顺着水流走,反正哪一条路都能到家,家是海边,是最低洼处,同学们还羡慕我能玩水最久。
到了暑假,哥领着一帮男孩子们去海边游泳了,而我,承担着看管衣物鞋子的工作。这时,我总是找一块最接近海水的石块,坐在石块上,将脚伸到海水中,不会游泳,蘸一点海水的味道也心甘。
后来,每到有山有水的地方,见到众人都如我一般,看到清澈的流水,总是想方设法地去接近,也总喜欢脱到鞋子,将脚浸在清水中泡一下,特别是在走了很多山路后,踏在被阳光晒过后的温暖而粗拙的大石块上,脚在清水中荡漾,感受从大自然带来的清凉的抚慰,前面的所有疲惫就会在这一刻中化为乌有。
想起《渔父》中最著名的一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其实谁不愿意让清水来濯涤自己的脚呀,而渔父的劝告,只是权衡于世事之中。就如童真的我们,当失去纯净的天然小溪后,雨水也能成溪,也会有“当流赤足”来享乐,也许这只是孩子,长大之后,特别是忙碌在世事杂物中,再也不会在雨水中赤足嬉戏。
韩愈被贬后,携几位好友随着陡峭的山路行走,来到山寺中,新雨过后,芭蕉叶嫩,栀子花香,僧人热情相邀留宿,当晚在清月下,看到“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想象着自己在这山涧之中“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感叹“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靰”。被贬谪的韩愈在寺中这一夜,一定是难眠的,虽然说是自可乐,而这乐中含着的是对自己仕途命运的悲叹,他一定也想到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吧。
而我初读这句诗时,却有着不一般的感受,很奇怪的是从中感觉到有一种豪迈之气。我把当流读成了活在当下,无论世事如何,形势如何,事情向哪一个方向发展,我们应当有“当流赤足踏涧石”的勇气和豪情。只有让自己的脚真正踏入这条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这河水的温度,才能有切身的体悟,才能在水波的激荡之中,达到“风生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