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已经年过四旬,都快奔五了,好像依然有很多困惑,甚至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未来生活的方向在哪里。
也许是自己不如别人那么成熟,也许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但经过与一些人交流后,发现并非所有人活到了四十岁,就不惑了,也有一些和我一样,年过四旬还有很多事情看不透,还有很多事情弄不明白,依然对生活充满困惑的人,
我去查了查原文,原文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仔仔细细看了几遍,才发现,原来大家都误解了四十不惑的意思了:
四十不惑,是孔子四十不惑!是孔子自己,不是大家,不是所有人一活到四十岁,就自动不惑,就能自动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四十不惑,是指那位15岁就立志学习,然后周游列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孔子。他经历了宦海的沉沉浮浮,周游列国的路途中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然后修身养性,才能四十不惑。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是那个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子,他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创建了自己的学术体系,故而不惑!
我呢,小时候在家是好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公司是好员工,之所以有个好字,就是因为我听话。小时候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长大后在单位听领导的话,在家听老婆的话。
因为一直听话,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娶老婆,好像从来没有什么思考自己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年过四旬,孔夫子在这个年龄##已经不惑了。我也希望自己可以不惑了,实际上发现自己有些迷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终究要走上自己的路,也许只有找到自己的路的那一刻,才能称之为不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