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饿了,需要大米饭吃。
你要做的,不是直接盛饭给他,而是要替对方着想一下,他到底有多大饭量。
假设对方的饭量是3碗,那么你量自己能力,给他1-3碗饭,都是合适的。对方吃饱了,很开心,很感恩。
若是你一下子堆到人家面前30碗!对方心态就变了,他可能会觉得你在羞辱他,羞辱他的饭量太小了。
而且因为对方的饭量是3碗,他本来的工作生活,收支,都是以满足3-5碗的量来安排的。这30碗的人情,他在可见的正常未来,根本无力偿还。
羞辱+无助=干脆摆烂,甚至反噬给他饭的人。
斗米养仇。
我常说,溺爱孩子的父母,本质上是最自私的父母。
看似处处为孩子着想,操心包办着孩子的一切,实际完全无视孩子的需求是几碗米饭,一味的堆上几十碗完事。
略去观察孩子需求——懒政这一步不说,父母还可以顺带炫耀自己的大米很多(快看!我对孩子的爱很多!我是模范父母!),这实在是最大的自恋。
孩子撑的既臃肿又浑身是病(心理病),难怪火气大,行动力还差。
如何在观察对方的过程中,相对正确的了解对方真实的需求呢?
答案是,把自己心中的饭碗清空。
许多人,心里是堆着很多没消化掉的大米饭的(成长中积累下来的,未被看见和解决的需求)(常见于控制型,溺爱型父母)
还有许多人,米饭是从来没吃饱的(成长中积累下来的,未被看见和解决的匮乏)(常见于抛弃型,淡漠型父母)
前者观察别人饭量,总会自行加上几碗;后者,总会减去几碗……
前者需要先修通自己,后者需要先滋养自己。
(两者兼具,就像中医说的,先清后补……)
让自己的心达到0基准,“无” 饭,才能观察到对方的真实,甚至——
观察到对方的淤堵和匮乏。
午饭时间马上到了,希望我们在字面上“吃饭”的过程里,就开始观察,满足自己的需求:别不吃,也别撑到;别只顾口味,也别刻意追求限制卡路里。
修通自身,宽容自己,也可以从好好吃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