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字文若,颍川颖阴人。荀彧同志的一生,是高雅的一生,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一生。可惜很不幸,更是悲剧的一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最终没有能背叛他的信念,或者说他没能跟着他的主公曹操一起背叛他们曾经共同的信念。曹丞相抛弃了他,最终,荀彧的人生,悲剧了。
荀彧家是东汉末年大族,他的祖父荀淑,是当地有名的高才之士,所谓“博学有高行”。更是育儿能手,有子八人!其中一子荀爽,也就是荀彧的叔父,“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官拜司空。汉末著名评论家许子将先生,也就是许劭,也就是那位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说荀爽和他哥哥荀靖——“二人皆玉也”。以许子将的名气,荀彧搁今天,恐怕就能立刻成为网红了。
荀彧这辈子,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孟德之贤臂助;第二阶段,系阿瞒之眼中钉。所以荀彧的人生,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分裂的人生。
第一阶段,是自永汉元年至建安十七年(189——212),在这二十余年里,荀彧的人生逐渐走向巅峰。先是非常明智的抛弃了袁绍,选择了曹操。陈寿说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选择很重要,而荀彧选对了。很快荀彧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果决,兴平元年(194),豫州刺史郭贡兵临曹操大本营兖州城下,当时满城风雨,曹操东征陶谦去了,荀彧留守大本营,而城中都传郭贡是来造反的。郭贡请见荀彧,夏侯惇劝阻荀彧,荀彧非常明确的分析了郭贡的情况,说他”今来速,计必未定“,果断出城游说郭贡,郭贡果然不敢造反,引兵而去,保住了大本营,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后来荀彧又为曹操多次提出重大战略谋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奉迎汉献帝了。当时曹操决心未定,荀彧完美的说服了曹操,他的理由是“顺民望”、“服雄杰”、“致英俊”,即可以同时赢得民心,慑服诸侯,招揽人才。曹操被说服了,这就有了后来小说家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以后,荀彧的地位日渐重要,逐渐成为了曹操的主要谋士。
就在荀彧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他的主公曹操也渐渐的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巅峰。然而荀彧的悲剧也逐渐开始了,他的人生也走向了第二阶段,即分裂与悲剧的阶段。
何以说分裂呢,荀彧与其他谋士不同,他并没有抛弃他心中的“大节“,即匡扶汉室,在他心中,投奔曹丞相也是希望辅助曹操成为”治世之能臣“。然而,只有背叛的个人,没有背叛的阶级,曹操极其集团的利益与匡扶汉室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当事业与人生理想分裂的时候,荀彧的悲剧也就来了。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要进爵国公,备九锡。什么是九锡呢,九锡者,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武贲、𫓧钺、弓矢、秬鬯也。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别的意义没有,最大的意义就是天子对大臣的最高礼遇,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谋朝篡位者才能用上。荀彧立刻提出反对,这就引发了曹操的不满。荀彧依然不改其志,不愿意将自己依附于曹操的功业之上,依旧秉持“匡扶汉室“之心。最终曹操下定了决心,征孙权时,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派人送去一个空盒子慰劳荀彧。荀彧睿智如此,自然明白曹操的心思,于是非常坦然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结束了自己分裂的一生。
荀彧死了,他的传记流传于后世。与众不同的是,荀彧的传记既能在《三国志》中找到,也能在《后汉书》中找到,这既证明了荀彧一生的成功,更在某种程度上向读者们昭示了这么一个分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