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上海交响乐团上演了本乐季第五场室内乐音乐会由“东海岸四重奏”的青年小提琴家黄娜,小提琴时震宇,中提琴巴桐,大提琴陈少俊,以及另外两位上交的演奏家中提琴王冠和大提琴徐佳佳共同带来精彩演绎。
上半场的第一首曲目是由朱践耳先生和施咏康先生根据歌剧与舞剧《白毛女》的部分主题进行改编的单乐章作品。跟着耳熟能详的旋律回忆过往,感慨万千。这部作品也是“东海岸四重奏”为了纪念朱践尔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别准备的。
第二首是肖斯塔科维奇的《c小调第八弦乐四重奏,作品110》,这首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因为他在作品的主题中使用了签名“DSCH”作为开场,所以也被认为是一部作曲家描写内心的自传式音乐。肖斯塔科维奇当时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作品,在身处重压之下,许多话无法言说,只能用音乐来书写,所以其中有很多隐秘。作曲家用生动的音符向世人描述了他的生命故事,还把乐曲留给自己的追思会。
全曲共在五个乐章,第一乐章,广板,四重奏同时演绎出了一段悲伤的旋律,如同一首挽歌。作曲家著名的D-S-C-H动机和他19岁的成名作《第一交响曲》中的一段旋律都在此出现,仿佛是为人们展开了自己的生命画卷。第二乐章是很快的快板,音乐非常激烈,再次出现的DCSH动机和他第二钢琴三重奏的“死之舞”旋律在此出现,为人们勾勒出战争带来的人间地狱。第三乐章的小快板终于有了一丝甜蜜的意味,这也是一段基于DSCH动机的犹太风的小圆舞曲,写作这一段的时候也是他名誉恢复之时。第四乐章的广板非常沉重而粗暴,其中用到了俄罗斯葬礼歌曲《失去自由的痛苦》以及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中的唱段《谢辽沙,我的爱人》的旋律。第五乐章还是一个广板,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熟悉的主题再次萦绕,仿佛是作曲家一生的总结。这部作品的内涵极为丰富,对于演奏家来说需要很强的表现力,东海岸四重奏的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
下半场六位演奏家为我们带来了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第一弦乐六重奏,作品18》 ,这首作品是作曲家创作高峰时期的杰作,当时他非常希望塑造太阳神阿波罗的阳刚形象,所以在这首乐曲中有着坚毅,明快,以及乐天奔放的元素。全曲共4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一个不太快的快板。略带感伤的韵味,其中使用兰德勒舞曲的节奏,音乐绵延起伏,让人沉迷。第二乐章是一个适中的行板,主题带有一些民间音乐的风格,旋律优美,给人沉静梦幻的感觉。第三乐章谐谑曲,是一个很快的快板,音乐欢快,中段切分音极具特色,充满趣味。第四乐章是一个稍活泼而优雅的回旋曲,主题与发展在各个声部相互切换交替,和谐地向前推进。六位演奏家的合作非常默契,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音乐的魅力。
用一场音乐会迎来即将到来的周末,寒冷的冬天也多了几分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