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9)
杨万里
文/石岩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宋文学家杨万里的这首《小池》诗,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波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一幕明媚景象,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历来被收录在小学课本里。然而近年来,一些家长强烈要求删除此诗,原因竟然是它容易引起孩子不好的联想,进而导致他们早恋早熟。这种说法实属无稽之谈,思有邪,处处皆污秽,假如要往歪里想,再美的文字也会变为淫词亵语。900年前的杨万里真的比窦娥还冤了,可他确实也做出过咎由自取的蠢事。
1127年,杨万里出生于江西吉水,6岁便开始拜师学艺,师从多位名人,打下了广博扎实的文学根底,他曾模仿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但一直籍籍无名,后来创建了独树一帜的“诚斋体”,以精巧灵动著称,从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终生笔耕不辍,写下两万多首诗词,可惜大部分遗失,存世的仅有五分之一。他不但是位文化名人,而且是个政绩卓著的官员。
杨万里在江西奉新任知县时,得知监牢里关满了抗税的百姓,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到,原因在于官吏大肆盘剥致使官民矛盾激化。他当即下令释放所有这类囚犯,减轻赋税、放宽缴纳期限,人们纷纷感念官府仁政,都千方百计地主动按期交税。一时间当地政通人和府库充盈,因此得到宰相虞允文的赏识,很快便被提拔到京城任职。但他直言不讳的个性给自己惹了麻烦。
杨万里清正廉洁,对贪官污吏嫉恶如仇,而且力主抗金,每次见到官员的不端行径必予以痛斥。他曾在朝堂上大骂一位高官为人不公、独断专行,无异于是“指鹿为马”的赵高,宋孝宗当即大怒道:“万里以朕为何如主?”是啊,把朝臣比作赵高,那孝宗不就成了昏聩的秦二世了吗?杨万里应该是在气头上考虑不周,所以言语有失,但后果很严重,他被贬出京。
然而“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杨万里在地方成功地平息了一场叛乱,皇帝对他刮目相看,又召其回京城杭州任秘书监。经过一番官场历练后,杨万里变得成熟稳重了许多,这从一件小事中即可窥见端倪。其好友林子方被提拔为福州知州,他自以为是前程似锦,而临行前杨万里为他写了首寓意深远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貌似是在描画西湖的盛景,大有依依惜别之意,实则是在提醒友人:远离政治中心后前途堪忧。如此委婉的劝告与他之前的直言快语形成了鲜明对照。此诗真的是有弦外之音,与对《小池》的臆想完全是两码事。而家长的担心也并非捕风捉影,想必是有的孩子拿这首诗开过玩笑。但大人们也没必要大惊小怪,谁年少时没有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一味地堵总归不是良策,适当的引导才是正途。
诗词之美往往在于能给读者带来心旷神怡的直观感受,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仿佛置身于西湖岸边,饱览美不胜收的景色,哪里还需揣摩其中的为官之道?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则令人在动静间,领略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岂能因一些遐想而被玷污?尽管杨万里宦海沉浮,但他始终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永远值得人们敬仰,而其诗如玉,污泥浊水只能影响它的皮壳,不会改变它温润晶莹的肉质,始终给人带来赏心悦目之感,不应被亵渎。
202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