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现实的故事:书是有钱人读的,我们不配。
和父母商量说,想出去见见世面,想出国读个研究生。父母当即拒绝了我的请求,想了很多条理由驳我。
时间倒回到前一年。那一年,我大三,我在准备考研。一直以来,从高二开始,一考试就想吐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哦对,现在我知道了,叫焦虑症。备考的我将研究生考试牢牢地放在心尖上,以至于放大了许多小细节。为了全身心备考,我提出了一个人睡小房间。但是,并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支持。并且认为我需要看医生。我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一个亲戚们完全看不起的地方。那一天,我记得很牢。我没有耐心地坐着所有的量表,漫不关心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它告诉是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在得到结果之后的几天,我像往常高三那样绝食了二天。慢慢自己想通,开始快乐地生活。我拒绝服用药物。再一次,无力感袭来,我拒绝见人,自己度过了二天,我又可以了。这样往复往复……记忆当中,从大一开始,这种起起伏伏就一直伴随着我。记得大一考四级那一夜,我未眠,早起呕吐。现在知道,胃不是罪魁祸首。之后,我不信命地赶往多家精神病院。有的说我没病,有的看一眼就说是双相情感障碍。最后,我确诊了双相情感障碍。
现在是休学的一年后的时间了。说我怎么样了?我觉得还好,有时候起起伏伏,但终究还是过得去。可能不变的还是执念。我想过放弃研究生,想过考编,想过好多好多。但是,在看到那个朋友圈发着录取通知书快乐的同学们,我心里不是滋味。多的不是嫉妒,是羡慕,是一种渴望加入的心情。但是,对于新传或者广电而言,上岸是何其的难。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大多数学校把分数线定在了400+。在想到我在校或在家,考研的种种往事,我有些害怕。我害怕再次进宫(有幸在破精神病院住了几个月),我害怕我再次疯癫。但我知道,如果不读的我,可能更会疯癫。我似乎有一种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恐怖想法。这时,我想到了出国留学。可父母拒绝了我,并告诉我,我是一个有病的人,我出门容易出事。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我病得严重。可想法繁多的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想法、能自理的正常人。因此,这番言论引起了双方无止境的争吵。自然,在这场博弈中,无人退缩。我不让步,他们亦然。
这时,倔强的我试图自己赚钱攒钱去读书。可,这大数额的金钱谈何容易?因此,在这月的我陷入了没钱的焦虑生活。我想过,咸鱼知识变现。但是,这根本不是想象当中的这番容易。没人浏览,没有点亮,这便是卖资料的新手的现状。人们往往快乐地沉浸在别人看似容易却不切实际的经验贴上。因此,在大半个月的折腾下,我赚了11块钱。没错,很幸运,是双位数,不算尴尬,还能自讽。而我最感谢的,可能是忙碌。忙碌是个好帮手。我很快忘记了焦虑。我沉浸在码字的快乐中,读书、韩语、广电。我开始了快乐的日更生活。
但是,生活不是永远都是美好生活的样子。当朋友看似无意地算命,告诉我说,你是读书的命。我又想到说,我要读书。我又像是暗示父母一般(原谅我可耻,一直想骗父母的钱),我适合读书,让我去吧。可引来的又是有端的争论。新的一轮焦虑又开始了……而焦虑的解决,我还不得而知。
文/mumu
图/堆糖APP
排/mu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