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9月份,摩托罗拉发布了Moto360 第一代,苹果则对外公布了Apple Watch 第一代(正式发布在2015年3月份)。谈及可穿戴设备的智能手表我们不免拿来对比一番,作为安卓可穿戴设备阵营里颜值最高的Moto 360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主角。
手表成为流行时尚配件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从机械表到电子表的变迁,手表已经经历过多次进化,然而腕表的经典圆形款式仍旧历久弥新,其上百年的经老不衰,证明了该设计的实用性和典雅外观。
所以Moto 360在“圆”的设计上十分坚持,但因为绝大多数电子产品元器件都“棱角分明”,例如主板、处理器、电池和显示屏,圆形设计使Moto 360在生产中遇到难题。但是Moto还是坚持圆形表盘的设计思路,打破了之前智能手表的设计常规。
1.56英寸320*290像素 LCD显示屏,康宁Gorilla Glass 3屏幕玻璃
512MB+4GB,采用TI OMAP 3处理器(第二代采用高通400处理器)搭载Android Wear系统
采用IP67密封,防生活溅水,支持心率,步数统计,无线充电
Google Now提供的语音搜索项,天气时钟等
不得不承认在我看到Moto 360实物的时候是惊艳的。很难想象,在之前的三星Galaxy Gear,又大又丑的刻板印象形成之后还能见到如此漂亮的设计,打破了一如既往的“智能手表只是个累赘”的思想,第一次有了想要戴上它的冲动。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块Moto 360的屏幕在盯着看5秒以上就会有颗粒感,在时钟界面的秒针处看得十分明显,开启自动亮度和“Ambient Screen”(简单说就是屏幕常亮),也会对续航有着不小的影响。由于第一代Moto 360 采用的是德州仪器的老型号SoC,其工艺水平、功耗控制等的限制导致Moto 360的续航十分差强人意,一天一充是必然。即使无线充电的速度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你的包里可能又要多个充电器了。
为了把光线感应器做进表盘,在Moto 360 屏幕的下巴有一块黑色区域,在显示浅色界面对比明显,着实有些影响观感。
在Moto 360第二代国行发布之前,Moto 360对国内用户可谓是不友好,极度依赖的谷歌服务在大陆用不了(你得自备梯子),Google now即使能听懂你的中文但是也死活做不了给通讯录里某个发短信这样简单的操作,还有日程,导航等等都要依赖谷歌服务,综上所述,如果你手机没有采用科学上网,这些都是一纸空谈。
还有就是推送功能,准备工作也是异常繁琐,其连接软件Android Wear也分为Google Play原版和Android Wear中国版本。两者也是有着区别,中国版有着更舒服的本地化服务,但是阉割了许多原版有的功能。推送消息没做优先级划分,在手机通知栏上无论是什么都推送到手表上还带了一次震动。国内的安卓生态圈没有Google Play做规范,通知栏成了很多毒瘤软件的温床,Moto 360并不能很好的鉴别我们真正需要推送的及时通讯消息。
虽然Moto 360在实际使用起来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瑕不掩瑜。优秀的外观和设计,整机的逻辑简单,完全通过滑动和点按进行操作,抬腕比掏手机方便,可以及时查看一些消息推送。可更换的表带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它可以满足一个科技极客的形象的塑造。
或许苹果和摩托罗拉自己也没想清楚,Apple Watch、Moto 360它们到底是又一个智能终端还是一个手机辅助设备。在你脱下手表,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消息推送来了,你选择手机还是手表呢?答案不得而知。现阶段的智能手表的使用场景极其有限,用起来不如拿起手机来的爽快。只让信仰者、情怀者买单的产品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如果能够明确可穿戴设备的定位,并且解决续航,服务等问题。相信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消费者才愿意为其买单。
外媒对Moto 360 的评价是:“beautiful outside,ugly inside”。也许是我们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有了过高的期望但是目前还抱有希望,摩托罗拉、苹果等厂商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也是值得肯定的,陪伴着一个新的平台一步步成长是一件很有情怀的事,各种冷暖酸甜只有自己知道,但我们知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