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道与旷野之间:一堂关于尊严与光亮的课

昨天晚上,晚自习时间,给学生上了一堂不是课的课。

这堂课源于最近的浙江瑞安滋水事件,一种巨大的沉重感和无力感一直笼罩着我。这是时代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学生和一个家庭悲哀。每天穿梭于这个事件的各种声音中,我不得不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想教育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践踏教师尊严这样恶劣的行为依然有人为学生呐喊助威?这些问题的答案区区一个老师无法解答。

我想听听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学生听罢,有的愤怒,为老师打抱不平;有的则漠然,认为事不关己。最让我心惊的是几个学生的窃笑——那是一种置身事外的、近乎娱乐化的态度。我问学生你们会拿水枪喷老师吗?学生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相信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不是附和的结果。因为我始终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单纯的、有底线的。

本来讨论了这件事情,这节课就要言归正传。此时,我突然想到,上周我看到的令人动容的一幕。世林同学亲人去世,请假回家时已经痛哭流涕,全班同学都目睹了这一幕,但又不知所措。待他第二天返校时,全班同学从窗户看到他进校门时,竟引发一阵欢呼,立刻一群人蜂拥下楼去迎接他。一个小男生星宇拉他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他回来了。我看了他一眼,心想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说让他别难过了反而会让他更难过。我就开玩笑地对这个男生说,快给他一个拥抱。他似乎没反应过来,立刻又有一名男生意轩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几个人也把他们团团围住。这一刻,我会心一笑,眼睛湿润。教育的意义也在这一刻清晰了,具象化了!

这些男孩,他们会在课上偷传纸条,会为不交作业编造荒唐理由,但此刻,他们身体里迸发出的善意如此耀眼。我突然意识到:教育最珍贵的产物,或许不是分数,而是这种无需教导的本能温柔。说到此,我突发奇想,让大家说说自己的闪光点。因为我们这个班不是所谓的好班,在成绩上比不过别人,所以很多同学很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有的自信大方站起来说了很多,有的同学怯懦地站起来说不出一个。每当这时,就有其他同学毫不吝啬地对他夸赞一番,甚至被感动得流下眼泪。没有这次机会,可能有些同学永远也不会去想自己好在哪,也不会知道在别人眼里自己也那么与众不同。

学生们热情高涨,我不知道是因为这是一节没有笔记没有提问的课,还是因为这是一节打开心扉看见自己的课。当社会把人生预设成轨道时,旷野就被筑起了围墙。正因为被塞进预设的轨道,孩子们的闪光点才像旷野里未点燃的火把——他们带着光,却不知道如何照亮自己的路。当一个人看不见自己的光芒,就算给他整片旷野,他又该如何确定奔跑的方向?

这节没有知识点的课,最终变成了一场照亮彼此的仪式。当社会用“升学率”作为唯一量尺时,多少孩子像未点燃的火把,不知道自己也能发光?正如那个拥抱所揭示的:教育真正的魔法,不在于把所有人锻造成标准件,而在于让每个灵魂都认出自己的形状。

 下课铃响时,黑板依旧空白。但有些东西,已经永远写在了某些人的生命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