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虫
开学后,语文老师开始教我们写小作文,让我们开始写日记,而且要求我们每隔一天写一篇小作文,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放在心里,谁知老师在班里公开朗读写的好的日记,让我们大家模仿学习,也读了写的差的日记,惹的大家差点笑掉大牙。
好的日记我没记住,只记住了老师读的写的不好的典范,日记写道:今天早上我妈叫我起床上学叫了我好几遍,我一直起不来,我妈把我的被子掀了,我不得不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饭,我去同学家找同学一起上学了。
现在想想也并没有那么好笑,但当时却觉得好笑极了,语文老师点评说这是流水账日记,写这样的日记对写好小作文根本起不到任何有效作用,浪费时间不说还浪费笔和本子。
每天同学们之间互相传看阅读最多的就是优秀日记,当然有的日记是不外传的。
语文老师每天都要批改一百六十本日记,负责两个班的语文课,有时日记并不能按时发放,可能拖到第二天下午,也就是该写日记的当天下午学生才能拿到自己的日记本。
当时我还发牢骚语文老师批改日记慢,自从我从事修改润色作文以后,我发现真的太慢了,不仅要看想要表达的主题内容,还要看语句逻辑,就连标点符号都不容错过。
你想啊,一个老师要把一天的日记批改完,一坐就是一上午或者一天,在此期间,不能分心,更不能被外界打扰。当时语文老师特别年轻,也就二十出头,听住在她家附近的同学说她才结婚没多久,而且她学历是小中专,但是她特别负责,每个人的日记都能批改完成,而且在每个日记本上都会写一段批语。谁要是没写批语,同学还会认为语文老师对自己不够上心。
一个日记本薄的至少两块钱,厚的至少五块钱,有很多人连学费都拿不出来,更别提买日记本,对此语文老师不要求我们必须用日记本写日记,写在本子上。考虑到我们这些穷苦的孩子,语文老师就让我们统一用笔记本写日记。
我特别喜欢这个语文老师,毫无意识的也喜欢上语文课。当其他同学为写日记叫苦连天时,我却喜欢上写日记,而且我的日记总是很快就能完成,甚至还会超出字数。这时,我已经理解郑少华说的她之所以讨厌学数学是因为讨厌数学老师,后来我才知道这叫爱屋及乌,厌屋及乌。
我的生活没什么可写的,我唯一能写的就是我对爸妈的想念,我把这份想念全部融进文字里,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每次班主任都会在我日记最末端写一段温馨鼓励的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温暖我幼小的心灵。
虽然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夸赞我的日记写的好,但是我特别害怕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的作文当模范朗读,我并不想让全班同学知道我的处境和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语文老师显然发现这一点,她并没有朗读我的日记,而是说谁想看我的日记私底下找我。对此,我非常感激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不仅严格督促检查批改我的语文日记,还要求我们阅读课外文学类的书籍,写500-800字读后感。我们并不理解,依然按时完成语文老师的布置的作业。
二月二龙抬头的这天中午,我前脚刚到家,我爸后脚就走了,我们父女俩在桃花家门口碰了个正面。我没有问我爸去哪儿,我爸也没说他去哪儿,他只是冲我笑了下说:“你爷爷给你做好饭了,赶紧回家吃饭。”
回到家以后,我发现爷爷做的红薯玉米糊糊,这是我最爱喝的粥,由于里面有红薯,煮出来非常甜。可是我妹妹却不爱喝这个,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喝这个,她早就喝腻了。本身我妹不喜欢吃甜食,那时候我们当地还没怎么开始吃辣椒,我们做的饭菜里也不放辣椒。
就算我们吃辣椒吃的也是那种圆圆的大头辣椒,在我们当地都叫洋茄子,专门用来炒菜,炒菜时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再把里面的辣椒心扔掉,炒出来的洋茄子没有一点辣气儿。我特别喜欢把洋茄子手撕成一块一块的感觉,又喜欢把扔掉的洋茄子心上围成一个蘑菇形状的白色辣椒籽,一把撸下来,那种感觉特别解压,但是不能一直撸,撸多了辣椒气儿就能熏的眼睛睁不动流眼泪,就跟切洋葱一样辣眼睛。
我和我妹妹的饮食可以说完全相反,我爱吃甜,她爱吃辣。我们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么大的反差。由于爷爷做饭单一,一天三顿都是老一样,导致妹妹经常不爱吃饭,即使吃饭也不喜欢爷爷做的饭。爷爷做饭不好吃是真的,妹妹只爱吃爷爷炒菜时放的葱花儿、蒜花儿、姜。
我和妹妹出现分歧,我不爱吃葱蒜姜,只要看见一丁点儿粉末,哪怕闻出一丁点味儿,一口不吃。反正我不怕饿,饿肚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早就饿成了习惯,青菜类如白菜菠菜芫荽胡萝卜白萝卜一类一口不吃,不管是肉炒还是炖粉条,我都不爱吃。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爱吃这些青菜,可能一看到它们的样子,我就觉得难吃。
我妹却特别喜欢这些,尤其爱吃用花生油猪油熟过的葱蒜姜,她说一锅饭菜精华都在葱蒜姜里,说我太傻不知道什么好吃是什么不好吃。不管我妹怎么说我不为之所动,我觉得她在劝我吃,可是我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当我看着我妹津津有味吃葱姜蒜,吃爷爷用猪油炒的白菜萝卜时,我顿时反胃的直吐。从我记事开始,我爷爷就吃猪油,特别爱吃猪油,不管炒菜还是做什么都必须放猪油。我不爱吃猪油,但凡有猪油腥花,我都能闻出来,吃到以后立马反胃呕吐。
我爷爷说我挑食挑的厉害,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而且明明都是非常营养价值的东西,却不明白我为什么不吃一口。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可能是心理性条件反射,我给我爷爷开玩笑说:“爷爷,说不定我上辈子是头猪,所以吃到猪油就吃不下去。”我爷爷并不拆穿我笑着说:“那你怎么小时候天天喊着吃肉。”
我妈说我小时候天天喊着吃肉,猪肉端到我面前时却不吃一口。这让我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我说可能是听到大人说肉好吃才喊着要吃肉。我妈说当时我爸经常揣着我在街上十字路口卖肉处站着说话,我在那天天听到有人说吃肉就学会了说吃肉,说不定和这个有很大关系。从我五岁有模糊印象开始,我就不怎么吃肉,一直到现在。
清晰记得,从上小学开始,我就不怎么吃肉,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我一年级在家躺了半个学期吃药打针输液,打针什么的针都打过,最常见的,最不常见的全派上了用场。尤其是每次我看到那种最大型号打针管子粗的跟细小手腕一样,当时看见吓的我直往后闪躲,肩上,胳膊,屁股上扎满各种各样的针眼儿。
我妈打趣道我是个丫鬟身娘娘命,不是这疼就是那痒,跟药罐子似的,整天不是吃药就是打针输液。
我爷爷最爱吃猪油,炒什么菜都放猪油。尤其是我爷爷喜欢割一大块白花花的猪肉膘,在大火上煮上半个小时融化提炼两三遍,直到不能提炼出一个油星子,提炼出的猪油倒进小油罐。那时,我觉得猪油特别神奇,一到天热就能自动化成跟花生油一样形状的猪肉,一到天冷就能冻成一坨白花花的猪油。我爷爷说猪油不仅能吃,营养价值高,对治疗烫伤也特别有效管用。
就当我以为爷爷会把熬成油渣的猪膘丢掉时,我爷爷却把剩下的油渣转身做成大包子肉馅。每逢这个时候,我就得挨饿,一饿就是三天,直到大包子吃完,我才能吃上家常饭。尽管我看着爷爷妹妹吃的特别香,我并不认为真的很好吃。
爷爷见我特别能抗饿,实在看下去偷偷告诉我一个法子,用勺子末端在馍馍中心处挖一个小洞,里面放点盐、酱油、香油,馍馍蘸着吃可香了。自从我发现这个秘密以后,每次我不想吃饭时,我就偷着用爷爷告诉我的法子。爷爷为了让我妹按时吃饭,不让我告诉我妹。
没多久,我被妹妹发现了,她学着和我一样蘸香油吃,好在她不认为好吃,反而觉得过于油腻,吃不了一口就吐了。我不由欣喜若狂,这样她不用跟我一样,香油也不会那么快被吃完。
爷爷不仅勤快也不馋嘴,一辈子勤勤恳恳,唯一就是爷爷特别爱养小鸡、小鸭、牛、羊,还养了一个骡子。骡子特别高大威猛,那时我一直以为骡子就是马,马就是骡子,总想能像武侠电视剧里那样骑着马飞奔该有多好。
爷爷总是隔三差五的宰杀他养的小鸡小鸭,当然宰杀的都是些不健全的或者长不大的。那些还能茁壮成长的鸡鸭牛羊,他可不舍得宰杀,他还指望它们放蛋生小牛小羊。
那时候家里的牛可不是用来犁地,而是用来繁殖小牛犊,每年牛都会被牵着去公牛家交配,交配一次都要给十块二十的,更加神奇的是交配一次就能一击必中,怀上小牛犊后,爷爷就把它当成宝贝似的宠着,精心照料,吃的喝的全是最好的草料,就连牛棚每天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等着给牛接生。
羊和牛的命运一样,不同的是,牛一年只生一个或者两个小牛犊,羊却能一年生一窝小羊羔,一窝小羊羔少则一两只,多则六七只,也有八只的时候。爷爷过人之处,每次他都能精准看出牛羊一窝生出几只小崽儿,看的特别精准。
爷爷特别舍得喂养那些牲畜好吃的,给小鸡喂小米眼都不眨一下,当时人都吃不上小米。他喂养小鸭时专门去池塘里打捞绿色水草,一捞就是一大盆。他喂给牛羊都是收割的最新鲜青草。那时骡子被用作脚力,去哪儿都是它拉套,跟家里佣人一样,为这个家当牛做马。
虽然那些家禽牲畜逃脱不掉被卖掉被吃掉的命运,但是我爷爷从来没有把它们当成畜生,他给予它们最大的爱、照顾和关心。在它们生产时,我爷爷寸步不离的守着,一看就是将近一个月,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生怕一时看守不到位发生意外。爷爷看上去面容憔悴,比往常明显老了几岁。
有次母羊羊水破了难产差点死掉,爷爷废了一天一夜功夫总算把它从死神手里救出来,也把它的孩子救了出来。那只母羊特别亲爷爷,那只小羊特别调皮捣蛋,但是它一看见我爷爷就立马变乖。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有次我爷爷去放羊,等天黑回家时发现找不到了,第二天找没找到,第三天找也没找到,直到一周以后,它竟然领着它的孩子还有另外一只羊回家了。可把我爷爷喜坏了,我爷爷说没想到它竟然记得回家的路。可是我妈却不这样认为,我妈说它要是自己迷路了那都好说,就怕它是被人牵走的,要是被人牵走,肯定回不来了。
后来我妈说地里有人看见我家母羊被人牵走了,而且那个人和我爷爷认识,关系也不错,当时本来想告诉我爷爷,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没给我爷爷说,说白了他不想因为我爷爷得罪那个人。那人说牵走我家羊的人是某个队的队长,当时他管着公分,他得罪不起。可是那羊怎么又跑回来了呢,我家人始终想不通,关键是这只母羊回来时竟然领着一只半大个头的羊一起回来。
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这只母羊之所以能回来,是家里的墙没那么高,被羊逃了出来。我印象当中这只母羊是灰褐色,头上有两支弯弯的羊角,而且她的力气非常大,经常顶的我受不了,为此我看见它就躲的远远的。我妈说我家这只羊和其他家的羊品种不一样,我家这只是山羊,会蹦,一蹦能蹦老高,而且这种羊会攀岩走壁,被我妈说的过于神奇。
那家人知道他家的羊跟着我家的羊回来了,也不好意思来我家要,就装作什么也没发生。我爷爷也没法给他送回去,这只羊就一直养在我家,养了三个月就卖了,那人也没再来找。
自此以后,我爷爷特别喜爱这只羊,夸它有本事,夸它护崽子,夸它跟人一样竟然会认路认家门,把我爷爷感动的哭的稀里哗啦。可能我爷爷活了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羊吧,不嫌弃自己穷的羊。
我爷爷养了这只母羊养了好多年,直到最后她实在走不动路,我爷爷才舍得把它卖掉,但是卖的时候我爷爷也是咬着牙狠下心卖的,他不忍心看见羊失望的眼神,就躲了出去。我听我妈说卖那只老母羊时,母羊没有任何挣扎,也没有任何反抗,似乎它早已预料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命运。
命运究竟是什么,牛羊都能预料到自己的最终结局,每个人人也能预料猜想到自己最后结局吗?我无从知晓答案,这时我想起司马迁《史记》里一句著名的话: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也许人和羊一样,从一开始就知道不管自己有多卖命努力求取生存,最后依然逃脱不掉死亡。
你觉得一只牛羊会怕死吗?你觉得一只牛羊需要直视死亡的勇气吗?我想也许它们活够了,看够了这世道,对这个世道不再抱有一点希望,那么它们活与死并没有任何区别,那么它们也就不需要直视死亡的勇气。
对它们来说,活着就是死去,而死去反而成为真正的解脱。
我想当牛羊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牵到集市来回叛卖时,它们已经预判到自己接下来的命运如何,早就做好直面死亡的心理准备。也许它们从第一次被出卖时已经经历死亡、经历直视死亡的恐惧和勇气,只是被出卖的次数多了,看的多了,死亡的恐惧和勇气也被消耗殆尽,直到麻木不仁。
说句不爱听的,人和牛羊又有什么区别?自己辛苦付出忙碌一辈子,依然无依无靠。唯一的区别,牛羊会被人吃掉,而人会被土吃掉,直到成为一堆白骨,时间久到白骨也化为一堆黄土,成为历史进程里一粒不起眼的尘埃,微不足道。
只有那些为解放民族、解放全人类的人,死的其所。
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吗?我想,没有人会这么坦荡荡吧?换成我,我也做不到那么无私伟大。
所以,伟大的人愈加伟大,精神愈加稀有珍贵!
同学说鹅能看家护院,而且见到陌生人一点不害怕,甚至为了不让陌生人随便进家还跟人打架,还能咬人,跟家里养了一条狗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养一条狗还要方便。鹅养大放蛋,狗却不能放蛋,为此我非常想让爷爷养鹅,正好我能亲眼目睹传说中的鹅蛋有没有拳头那么大。自从学了那篇课文《丑小鸭》,我更是渴望能一睹鹅的芳容,即使不是白天鹅也没关系,在我看来只要是鹅就行,管它是家养的鹅还是白天鹅黑天鹅。我爷爷却说春天卖鹅苗的二道贩子特别少,几乎卖的都是小鸡和小鸭儿。
但凡杀鸡杀鸭都是我爷爷动手,我爸爸从未没有杀过一只鸡一只鸭,就连踩死一只蚂蚁都没有。每次我爸买回来活蹦乱跳的鱼,都是我爷爷动手宰杀。我特别喜欢看爷爷杀鱼,尤其是我爷爷刮鳞片时,我寸步不离守着,生怕错过一个步骤。爷爷怕鱼腥味溅到我身上,总是告诫我躲的远远的。虽然鱼腥味非常窜鼻,可我觉得那些鱼鳞放在太阳下面太漂亮了,五彩缤纷,群星闪耀,漂亮的都不像这个世上的东西,让我瞬间想要保护它。
于是,我看不得别人杀鱼,也不再吃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