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菜场买菜,我总是认准几个摊位,今天去也不例外,直接走到经常光顾的大妈摊位前。只见大妈在抱怨:“今天忙死了,想不到这些芽麦塌饼这么俏。”
我笑着说道:“生意好不是好事吗?怎么还抱怨上了?”
大妈忙堆起笑脸,笑道:“没抱怨,没抱怨,只是一直忙到现在,几乎没停过。主要是这些芽麦塌饼太俏了。”说完,指了指所剩无几的芽麦塌饼。
芽麦塌饼,也称甜麦塌饼,属我们当地特色的,在清明时节必备的传统食品。其实我很不喜欢这种食品。用土话说甜麦塌饼,好像很是上口,但用普通话写出来,总感觉怪怪的,难听又拗口。
不仅如此,这种饼做起来非常麻烦,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先要对小麦催芽,等小麦芽长得差不多了,就拿到太阳底下暴晒,晒干保存。这就是芽麦,可能这种芽麦有点甜味,所以也称甜麦。
到了清明时,再把芽麦磨成粉,还要到野外找一种特殊的草头。这草头叫什么名字,我到现在还弄不明白,只是按我们习惯的称呼,叫草头。
这种草头只有在清明时节,正鲜娕的时候,到了这季节,就会变老,不能吃了。所以芽麦塌饼只有清明时节才做 。
把洗净的草头,放入锅中煮熟捣烂,与芽麦粉混和揉制成墨绿色的面团。然后再一个个做成青团一样的形状,里面可放馅粉,也可不放,馅料基本都是甜甜的豆沙。
做成青团后,再把它蒸熟,这样还不算完,还有最后步工序,也是最难的,即入入煎锅中煎制成扁扁的饼状。煎锅中需放入糖与油,而且要二面煎,表面煎成焦黄色为最佳。
煎得太老,就糊了,发黑,煎嫩了,就软饼子一个,没有芽麦塌饼的韵味。刚刚好,就是最难把握的,经常有人说这人会做芽麦塌饼,主要是最后一步工序掌握得好。
这样的塌饼,表面还有一点点焦硬,而里面是软软,整个饼犹如柔弱无骨,根本立不起来,因此就叫芽麦塌饼或甜麦塌饼。吃起来甜甜的,还有股草头清香,人家说好吃。
我就不喜欢这种饼,因是塌饼,不能用手拿,必定要先盛在碗里拿筷子吃。吃起来不仅粘牙,还有一些草头茎茎条条。虽然草头鲜嫩,但也免不了一老的茎条在里面。
这种塌饼,需要有盛装容器,还不易保存,所以只有自己做的,没有卖的。
在小时候,这种芽麦塌饼几乎家家会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钟情这种耗时又费力的事。所以每到清明时节,就帮妈妈去野外找草头。那时的草头很少,不像现在,随处都能发现草头。
这种草头,很难找,大家都是在这个季节都需要啊,所以往往是一无所获,或者所获很少,不够用。最后只好请妈妈亲自出马才能摆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越来越忙了,渐渐地,这耗时又费力的芽麦塌饼,越来越少做了。有段时间,甚至淡出了人们视眼。
有了简单方便的清明团子,何必要那丑兮兮的塌饼。
但是商家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市场有利益,再难的事就会想办法。现在就有商家推出了这种可以售卖的芽麦塌饼。有专业的盛装容器,而且塌饼因工业化生产,个个都扁扁的,模样挺好看,引得大家怀念,都来买上几个尝尝。
看来传统的东西,只要有市场有利益,都会传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