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麦塌饼

去菜场买菜,我总是认准几个摊位,今天去也不例外,直接走到经常光顾的大妈摊位前。只见大妈在抱怨:“今天忙死了,想不到这些芽麦塌饼这么俏。”

我笑着说道:“生意好不是好事吗?怎么还抱怨上了?”

大妈忙堆起笑脸,笑道:“没抱怨,没抱怨,只是一直忙到现在,几乎没停过。主要是这些芽麦塌饼太俏了。”说完,指了指所剩无几的芽麦塌饼。

芽麦塌饼,也称甜麦塌饼,属我们当地特色的,在清明时节必备的传统食品。其实我很不喜欢这种食品。用土话说甜麦塌饼,好像很是上口,但用普通话写出来,总感觉怪怪的,难听又拗口。

不仅如此,这种饼做起来非常麻烦,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先要对小麦催芽,等小麦芽长得差不多了,就拿到太阳底下暴晒,晒干保存。这就是芽麦,可能这种芽麦有点甜味,所以也称甜麦。

到了清明时,再把芽麦磨成粉,还要到野外找一种特殊的草头。这草头叫什么名字,我到现在还弄不明白,只是按我们习惯的称呼,叫草头。

这种草头只有在清明时节,正鲜娕的时候,到了这季节,就会变老,不能吃了。所以芽麦塌饼只有清明时节才做 。

把洗净的草头,放入锅中煮熟捣烂,与芽麦粉混和揉制成墨绿色的面团。然后再一个个做成青团一样的形状,里面可放馅粉,也可不放,馅料基本都是甜甜的豆沙。

做成青团后,再把它蒸熟,这样还不算完,还有最后步工序,也是最难的,即入入煎锅中煎制成扁扁的饼状。煎锅中需放入糖与油,而且要二面煎,表面煎成焦黄色为最佳。

煎得太老,就糊了,发黑,煎嫩了,就软饼子一个,没有芽麦塌饼的韵味。刚刚好,就是最难把握的,经常有人说这人会做芽麦塌饼,主要是最后一步工序掌握得好。

这样的塌饼,表面还有一点点焦硬,而里面是软软,整个饼犹如柔弱无骨,根本立不起来,因此就叫芽麦塌饼或甜麦塌饼。吃起来甜甜的,还有股草头清香,人家说好吃。

我就不喜欢这种饼,因是塌饼,不能用手拿,必定要先盛在碗里拿筷子吃。吃起来不仅粘牙,还有一些草头茎茎条条。虽然草头鲜嫩,但也免不了一老的茎条在里面。

这种塌饼,需要有盛装容器,还不易保存,所以只有自己做的,没有卖的。

在小时候,这种芽麦塌饼几乎家家会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钟情这种耗时又费力的事。所以每到清明时节,就帮妈妈去野外找草头。那时的草头很少,不像现在,随处都能发现草头。

这种草头,很难找,大家都是在这个季节都需要啊,所以往往是一无所获,或者所获很少,不够用。最后只好请妈妈亲自出马才能摆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越来越忙了,渐渐地,这耗时又费力的芽麦塌饼,越来越少做了。有段时间,甚至淡出了人们视眼。

有了简单方便的清明团子,何必要那丑兮兮的塌饼。

但是商家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市场有利益,再难的事就会想办法。现在就有商家推出了这种可以售卖的芽麦塌饼。有专业的盛装容器,而且塌饼因工业化生产,个个都扁扁的,模样挺好看,引得大家怀念,都来买上几个尝尝。

看来传统的东西,只要有市场有利益,都会传承下去的。

网图侵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齐帆齐微课第29篇 1119字 共累计34471字 甜麦塌饼,有我们土话讲,还是比较好听的,但我用普通话一读,感觉...
    门前水杉阅读 971评论 6 21
  • 麦芽塌饼,古镇黎里传统时令食品,在百姓心目中,此饼通体浸渍着思乡情愫,未及清明,天公刚开始飘飞牛毛般的春雨,...
    邵冬辰阅读 1,523评论 0 0
  • 今天坐公交的时候听到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背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编...
    电娱时代阅读 1,176评论 0 3
  • 清明节快要到了,提醒大家记得吃饺子。(去年圣诞节好像已经干过一回了。🤔) 我们家乡人吃菜讲究时令,即使是寻常人家升...
    胡晓栋阅读 649评论 0 0
  • 每年到了清明时节我就有一种想吃时令美食的欲望。我们苏州地区在清明节前开始做麦芽塌饼、酒酿饼、青团子、马兰头塌饼等时...
    分湖芝蘭阅读 597评论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