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叫《催眠之声伴随你》。书中有几十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每晚只读一小段,真舍不得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是由“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埃里克森口述,他的学生史德奈·罗森执笔。
在灿若星辰的心理学家中,有两位特别擅长讲故事的牛人。一位是埃里克森,他信手拈来各种小故事,自己或旁人的经历、听来或读过的故事,人们闻之,或若有所悟,或心神激荡,许多疗愈便悄然发生。另一位是团体治疗大师欧文·亚隆,他巧妙地把“文学之美”和“哲学之思”融入一个个治疗案例中,写出了许多优美而深厚的心理学作品。今天,我们通过埃里克森的5个治疗故事,慢慢揭开“催眠的面纱”。
故事1:吮吸手指的女孩
一个15岁的女孩儿海伦,经常吮吸她的大拇指:她在校车上猛吸拇指、做鬼脸,不但触怒了司机,也让其他孩子很生气,学校的老师们也频频抱怨她的吸拇指行为。万般无奈下,海伦的父母带着她去见埃里克森。海伦大声地吮吸着拇指进入办公室,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估计她在心里洋洋自得:“看你们怎么对付我?”
埃里克森温和地说:“海伦,我已经要求你的父母郑重承诺,绝对不再批评你吮吸拇指的事情。所以,你可以安心享受激怒他们的快感,他们却不能对此做出任何反应。每天晚上,在父母专心读报和缝纫的时候,你要刻意坐在他们的身边,上好闹钟,对着他们尽情地吮吸20分钟大拇指。另外,你在学校总会看某些男生、女生或是老师不顺眼,你也可以用吮吸拇指的方式对付他们。”
埃里克森把“吮吸拇指”变成了一项非做不可的义务,而海伦一点也不喜欢履行义务。几周后,她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可做。哼,吮吸手指?谁有工夫做这事!!
用这法子对付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孩子,我不禁偷着乐。埃里克森将吮吸手指这个行为,重构成一种表达内心愤怒的方式,进而,把它变成一项每天要完成的义务,让海伦对着父母吮吸20分钟,对着学校里的同学和老师大吸特吸。女孩儿不胜其烦,最后自己终止了这个行为。埃里克森巧妙地“反其道而行之”——作为父母,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故事2:顽固站立的病人
有位病人,我们称他为罗文吧,曾在医院的精神病房内站立了六七年,从不开口说话。他会去自助餐厅用餐,然后回到精神病房来。绝大部分时间,罗文总是默默地站在房间里,你对他说上一小时,也得不到任何回应。
一天,埃里克森拿着地板磨光器走向罗文,这个地板磨光器是由一根长把手和一块三尺长的方形木板连接而成的,木板上包裹着一块旧地毯。埃里克森将罗文的手指一一缠上把手,对方直直地站在那儿,没有任何反应。每天,埃里克森都告诉他:“请推动地板磨光器。”
一开始,罗文来回只推动一寸长的距离,而埃里克森每天都迫使他增长来回推动的范围,直到他一小时接着一小时,辛苦地磨擦整个精神病房的地板。一天,罗文终于开口说话了,指控埃里克森虐待他——逼迫他成天拖地板。埃里克森告诉罗文:“如果你想做点别的事,我求之不得。”于是,罗文开始整理床褥,述说病史,并表达内心的各种错觉和妄想。不到一年,他就可以回家正常生活了。
在这个案例里,埃里克森先是直接引导患者,开启“微小的改变”,随后,强制性地扩大了治疗范围。当罗文在埃里克森的命令下行事,最后不得不打破沉默,抱怨对方虐待他时,这就是一种“为自己负责任”的突破。至此,埃里克森才提供给罗文“其他的选择”。其实,“从0-1的突破”最不容易,不论是别人诱导你的,还是你主动选择的,只要开启了“1”,后面的10、100,都是有可能的。
听完这两个小故事,听友们或许会好奇,到底什么是催眠?我试着回答一下,用埃里克森讲故事的方式。
假如你家的一个钟坏了,你会怎么对待它?有人摇晃摇晃它,可能钟又继续走了;有人打开钟的表盖,把指针重新拨到正确的位置;还有的人会把钟翻过来,从钟的背后进行细致的修理。那么,埃里克森的催眠之法就是最后一种“修钟的方式”,通过间接式的沟通技巧,不仅语言,还有非语言,包括故事、隐喻、绘画等方式,来影响人们的潜意识。
10年前,我第一次学习埃里克森催眠,授课的是埃里克森的关门弟子Jeffrey Zeig。第一天上午,老师讲电影的蒙太奇、东西方的绘画艺术,带着我们欣赏音乐......我这只“小白鼠”听得如醉如痴。谁知课间,几位心理咨询师质问Jeffrey:“为什么不讲经典的催眠手法?”“这就是啊!”老师坦言,“当你沉浸于某一种艺术中,或者在与某人的对话中忘乎所以,这就是催眠。那些拿着一块怀表在你的眼前晃来晃去,并不是埃里克森催眠。”我深以为然,在旁边拼命点头。
埃里克森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稀松平常,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比如,走神的片刻、沉思的瞬间,沉醉于引人入胜的阅读中,在一副名画前留恋往返,或是被一首乐曲激荡心神……这些都是催眠状态。在这种入神状态中,思考的惯常限制暂时消失,我们可以获得许多不同的感受,直接触碰到自己的潜意识。
故事3:催眠对治疗癌症有效吗?
一次,某位外科医生介绍一位女士去见埃里克森,这个病人刚刚进行了一次子宫癌手术、一次结肠癌手术。手术后,病人产生了后段结肠的紧缩反应,排便过程异常痛苦。于是,医生向埃里克森求助:“你能用催眠疗法帮助她吗?我实在不愿意再替她做第三次手术了。”
埃里克森耐心地告诉这位女士:“你曾经患过两种不同的癌症,子宫癌和结肠癌,现在我知道,你正深受结肠收缩之苦,唯一的解困之道是扩张结肠。如果你每天都能换上泳装,将汽车轮胎扔进游泳池里当座椅,尽情地享受泳池和水流提供的舒适感觉......那么,你的结肠就能扩张开来,治疗过程会轻松很多,而且,会比先前的治疗快很多。”
病人立即奉命行事,果然,治疗进程出奇地顺利。一年后,这位女士再次拜访埃里克森,亲吻了他,兴奋地说:“我的结肠问题已经治愈了。而且,大夫也彻底清除了我体内的癌细胞,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
一般说来,癌症治疗都充满了痛苦,尤其是那位女士已经经历了两次惨痛的手术,连医生都不想再为她做第三次手术了。而埃里克森暗示她:“扩张结肠的治疗可以很轻松。找个轮胎当座椅,舒适地徜徉在游泳池中就可以了,而且这会比之前的治疗快很多。”如果我们是病人,哪个不想快快地行动呢?
埃里克森一再强调: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所不了解的潜能——这是天生的神奇力量。在潜意识的深海中,我们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蕴含着巨大的生命能量。套用一句流行的话:相信“相信的力量”。
故事4:催眠能提高成绩吗?
一位专业射击队的教练问埃里克森:“你能训练我的队伍提高成绩吗?”
埃里克森坦言:“我十几岁时发射过两回来福枪,我知道枪口和枪托的分别,这就是我全部的射击经验了。但是作为一位医生,我熟知一切有关人体的必要知识,而你的队员已经有足够的来福枪知识,我愿意尽量训练你的队伍。”
在比赛过程中,每一位选手必须连续射击40个回合,从而获得总分最高。埃里克森问选手们:第一枪命中靶心并不难,问题是你可以命中两次吗?随着每一次的成功射击,你的紧张程度会逐渐升高。随后,你能命中第30次吗?第36次如何?第38次呢?此时,你可能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所以,我们要忘记自己的每一次射击!
讲到这里,埃里克森将一位正处于催眠状态的人士叫到这些射手面前,他告诉被催眠者:“当你醒来后,有人将请你抽根烟,你会很高兴地接受它,在唇间吞云吐雾,然后心不在焉地扔下烟蒂。接着,你再伸手接过第二根烟,完全不记得你已经抽过第一根烟了...... ”如此这般,这位被催眠者连续接受了169根香烟!!射手们在震惊中明白了:自己同样拥有遗忘的本事。如果那个人竟能忘记自己抽了169根香烟,他们也必定不难忘记40回合中的每一次射击。
接着,埃里克森告诉大家:现在,设法让脚跟舒适地接触地面,然后确定你的脚踝、小腿、膝盖、臀部、关节、躯干与左臂都感到轻松舒适;你的手指随即扣上扳机,来福枪托则抵上肩膀,设法确切地找到“适当的感觉”。接下来,你可以上下移动来福枪的准星,一点点瞄准目标。当你找到恰当时机的刹那,请立刻按下扳机。
史无前例地,这批射手在莫斯科击败了对手,包括两位一直成绩很差的队员。
这个案例说明了如何让自己的心智系统少受限制。为了达到目标,不仅要忘却过去的射击成果,还要将心神专注在当下身体的各种感受上。记得,我上过埃里克森催眠课之后,运用课上所学的两个要点:其一,专注于每一次呼吸;其二,不苛求自己,游到哪里算哪里。你猜怎么着?一般,我在泳池里只能“狗刨”两个来回、100米,那一天,我居然游了10个来回,500米,还很轻松!
故事5:逆转的减肥
一位女士Rita向埃里克森求助:“我体重81.64公斤,我曾经遵照医生的指示,成功减肥过不下百次。然而,每次我达到理想体重59公斤时,我便会冲向厨房大吃大喝,来庆祝自己减肥成功。过不了多久,我的体重又回来了。你能用催眠帮我减肥吗?”
埃里克森肯定地说:“我可以帮你,但你绝对不会喜欢我的方式。”
Rita很有信心地说:“只要你能帮我苗条起来,用什么方式我都不在乎。”
埃里克森一再强调:“你会发现这种过程相当痛苦。”
Rita坚持道:“不论你说什么,我一定照办!”
埃里克森郑重地让Rita许下承诺后,才告诉她:“我要让你的潜意识和意识共同聆听我的指示。目前,你的体重是81.64公斤,我要你再增加9公斤体重,当你达到90公斤时,你才可以正式开始减肥。”
Rita听完傻眼了,她跪下来哀求埃里克森收回成命,老人家坚决不从。于是,在随后的日子里,Rita的体重每上升半公斤,她都会跟埃里克森纠缠不休,希望能立刻开始减肥。当她重达86公斤时,整个人懊恼至极,又苦苦恳求埃里克森:“咱们开始减肥吧。”老人家依然不为所动。
在一次次的争执中,Rita终于达到90公斤,可以开始减肥了。她高兴至极,等体重恢复到59公斤后,她下定决心:“我再也不要增加体重了!”
在这个案例里,Rita的减肥模式一向都是“先减轻后增加”,但埃里克森却翻转了这个模式,让她的体重“先增后减”。而且,增肥变成了一项被迫完成的工作,就像那个被迫每天吮吸大拇指的女孩,反弹的力量可想而知。自此之后,Rita的体重一直维持在59公斤,她再也不愿意经历一次陡增9公斤的痛苦过程了。
我们继续分享《催眠之声伴随你》。尽管埃里克森的治疗案例非常精彩,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说他们这一家子人,说说埃里克森和他父母的生命故事。
正如人们常说,“治疗师本人就是一帖药”。埃里克森和他的父母,他们的生命状态就金灿灿的向日葵——既生机勃勃,又颗粒饱满。
故事6:这男孩活不到明天早晨
这个故事是埃里克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17岁那年,他受到小儿麻痹病毒的严重侵袭。三位医生诊治过他的病情后,都对他母亲说:“这男孩活不到明天早晨。”昏迷中的埃里克森听到大夫的断言,很愤怒:“这些大夫竟敢告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活不到明天早晨!”
母亲送完大夫后,走进了埃里克森的房间,她的面容很柔和,但想来,她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忧愁。突然,她听到儿子说:“妈妈,你把房间中的大柜子换个位置吧!”尽管母亲以为儿子已经神志不清了,但她还是照做了,把柜子推到了孩子的床边。“不是这里,是推到那边。”埃里克森不断地敦促妈妈来回移动柜子,直到他满意为止。
干嘛这么折腾?事后,埃里克森笑着说:“因为那个柜子挡住了我望向窗外的视线。如果在死前无法看到夕阳的美景,我会谴责自己的。可惜,日落的过程我只观赏到一半,就昏睡了过去。”第二天,小埃里克森又醒过来了。后来,他虽然一直受小儿麻痹症的影响,行动不便,但却开开心心地活到了88岁,不仅养育了8个子女,还治愈了无数患者。
如果,今后你的孩子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要求,我们做爸爸妈妈的还是尽量满足他们吧。谁又能知道,在那颗幼小而稚嫩的心中,藏着怎样一个不为人知的渴望呢?
有一次,埃里克森的学生罗森向他请教,如何能够改善记忆力?以便回想起一些儿时的片段。埃里克森没有给出任何方法,只是讲了上面这段小故事。神奇的是,当罗森听完这个故事后,立刻回忆起了自己儿时的几段经历:感染猩红热、高烧不退,以及自己被爸爸妈妈关爱的情景。此外,罗森还从故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将眼光放在将来的某个具体目标上。比如,那个被医生判定即将死去的男孩,依然想着如何观赏日落的美景。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先移走某些障碍物——那个碍事的大柜子。
故事7:无意告别人生!
假如说,埃里克森是位牛人的话,他的老爸更是超级牛!老人家在80岁时,首次经历了严重的心脏病突发。他被送到医院后,主治医师对家人说:“没多大希望了,他年事已高。”
几天后,当父亲逐渐恢复意识时,主治医师告诉他:“您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发作,但好在休养两三个月后,您就能完全康复了。”
老人家勃然大怒:“两三个月,真是笑话!你是说,我得浪费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待在这里?”一个星期后,他果真康复出院了。
85岁的时候,老人家的心脏病再度发作,仍然是先前那位主治医师治疗他。父亲在清醒后照例问道:“发生什么事啦?”
医生回答:“同样的状况。”老人咕哝了一句:“又得浪费一星期了。”
几年后,老埃里克森又经历了第三次心脏病发作。被抢救过来后,老人家在医院里嘟囔道:“我快要养成时不时浪费一星期的坏习惯了。”
后来,老人家又经历了第四次心脏病突发,他依然挺过来了。
老埃里克森在97岁半的时候,一天,他和两个女儿计划到一处农庄共度周末,他们详细地计划了拜访对象、住宿旅馆,以及用餐的餐厅后,准备上车出发。当他们走到车旁时,老人家突然说:“哎呀,我忘了帽子。”于是,他跑回屋子里拿帽子。等了很长时间,老人家都没有出来。当女儿们回去找他时,发现老爸已经死在了地上,突发脑溢血。
看吧,埃里克森对潜意识,他的老爸对潜意识,都是无比的信任,因此,他们一次次地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据说,埃里克森是在授课生涯中忽然撒手人寰的。在去世前,他笑着安慰身边的人:“我的船驶向远洋时,请别在酒吧中为我叹息。”这种笑对疾病、迎向未来的精神,体现在埃里克森一家人的身上。
故事8:生命中的粗粮
埃里克森在4岁时仍然不会说话,而小他两岁的妹妹早就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了。很多人都担心这个孩子,只有她的妈妈气定神闲地说:“等时候到了,他自然会开口说话。”
不仅对孩子,还是对自己,埃里克森的妈妈都一样乐观而豁达。老太太在93岁的时候跌伤了臀骨,就是屁股上的骨头。她说:“都这把年纪了,居然还会发生这种荒谬的事情,我一定得设法好起来。”几个月后,她果真做到了。一年后,老太太又跌伤了另一边的臀骨,这次,她叹息道:“上一次的复原已经耗尽了我大半精力,这回大概是撑不过去了。不过,我可不想让任何人说我没有努力过。”
埃里克森的母亲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每个人的生命中多少一定会下雨,某些日子一定黑暗又荒凉。”
而埃里克森的爸爸则将疾病看成是“生命中的粗粮”。是啊,粗粮一向是健康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悲剧、死亡、疾病,这些都可以说是生命中各种必要的“粗粮”。粗细粮搭配,人生才有五谷百味香。
故事9:刷猪背
下面这个故事,是埃里克森最喜欢的一段“潜意识”经历,他这样回忆道:某年夏天,我靠着兜售书籍来赚取大学学费。一天傍晚,我走进一座农场,想向农场主人推销手里的丛书,对方直言不讳地拒绝了:“小伙子,我从不阅读任何东西,我只对我的猪感兴趣。”
我问道:“当你忙着喂猪时,是否介意我站在这儿和你聊聊呢?”
老农说:“无所谓,你随便闲扯吧!不过小伙子,我正忙着喂这些猪宝贝呢。”
于是,我自顾自地谈到书里的内容。身为农家子弟,我一边说,一边不经意地捡起了闲置在地上的一对瓦片,顺手搔一搔、刷一刷猪的背部。
老农见此情景,停下手来说:“嗯,看起来你是个爱猪的人,你知道如何以猪喜欢的方式替它们刷背。会刷猪背的人,就是我愿意结交的朋友。今晚你留下来吃饭好吗?你还可以在这里免费住一晚,而且,我会买你的书。”
好奇妙啊!在这个故事里,埃里克森描述了自己如何在潜意识的运作下,“不经意”地捡起了瓦片,开始刷猪背。而那位农场主人也在潜意识的引导下,对这位气味相投的年轻人做出了积极回应。自然而然,随心而动,人与人之间会建立起最真挚的信任。
故事10:我们这一对跛子
少年时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埃里克森,有一条腿行动不便。他去医学院给新生上课时,听说有一位叫杰瑞的男孩,学习非常优秀,而且待人友善,擅于交际。然而在一次车祸中,杰瑞失去了一条腿,自从装上假肢后,他就变得孤僻冷漠,整日只是埋头于书堆。
怎么能帮助这个男孩走出阴影呢?一天下课后,埃里克森指挥两位学生:在第二天早晨,一个人待在四楼按着电梯按钮,让电梯一直开着门,另一个人在一楼,猛按电梯按钮。
第二天一早,学生们都在一楼等电梯,全楼里只有一部电梯哟。两个学生按照埃里克森的布置:一个人在四楼霸占着电梯,一个人在一楼猛按电梯按钮......二十几分钟过去了,电梯口的学生越聚越多,包括那位残疾的学生杰瑞。于是,埃里克森转向杰瑞说:“让我们这对跛子一步步走上楼去,把电梯留给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吧。”于是,两人慢慢地走上楼。
几天后,杰瑞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如今,他获得了一项新的自我认同:我隶属于教授级的人物——我们这一对跛子!哈,埃里克森教授和我一样,有一条残疾的腿。而且,我们还通过努力,克服了电梯带来的困扰。因为这份新的自我认同,杰瑞拾回了往日的自信,重新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在这个案例中,埃里克森不仅巧妙地改变了残疾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而且,他通过自然而善意的举措,让学生体会到: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彼此认同——我们这一对跛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经常说:困扰我们的并非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它的观点。一旦“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我们就会眼界大开,不再受制于以往的“观点”和“行为”。
埃里克森的治疗总是“面向未来”,发掘出积极的正向资源,他认为:每一项难题都有它的历史与未来。如果我把焦点集中在改变未来,不再为过往而伤神,那么,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故事11:非洲紫罗兰
这是最触动我的一个小故事,我让它绽放在节目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吧。有一年,埃里克森要到美国中南部的一个小镇去讲学,一位同事请求他顺路去看看自己独身的姑妈。同事说:“我姑妈独自居住在一间老屋里,无亲无故。她患有重度抑郁症,人又死板,不肯改变生活方式,你看有没有办法让她改变一些?”
讲学结束后,埃里克森去探望同事的姑妈。他发现,这位女士比描述中的更为孤单,一个人关在暗沉沉的百年老屋内,周围没有一丝生气。埃里克森很有礼貌地跟老人聊了一会儿,然后问道:“您能让我参观一下您的房子吗?”姑妈带着埃里克森走过一个又一个房间。
埃里克森一边和老人家闲聊,一边四处寻找......终于,在一间房间的窗台上,他看到了几盆小小的非洲紫罗兰!这是整座老屋里,惟一有生命活力的东西。
姑妈对埃里克森说:“我没有事做,就是喜欢打理这几盆小东西。”埃里克森高兴地说:“好极了!您的花这么美丽,一定会给很多人带来快乐。”他对姑妈说:“您能否打听一下,城里什么人家有喜庆的事儿,结婚、生孩子或是生日什么的,如果您能给他们送一盆花去,他们一定会高兴地不得了。”
埃里克森走后,姑妈种植了一大批非洲紫罗兰,送给小镇上需要的人。不久,姑妈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本来不透光的老屋变得阳光普照,而且,院子里开满了色彩鲜明的小紫花。曾经孤独无助的姑妈,变成了小镇上最受欢迎的人。
后来,姑妈去世了,全镇的人都自发前去为老人家送葬,回报她生前的慷慨。当地报纸还刊发了一则头条消息:全镇痛失我们的非洲紫罗兰皇后。
每次读到这个小故事,我的心中都流淌着暖暖的感动。各位听友,
你的生命中有哪些美丽的“紫罗兰”?
你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了哪些“紫罗兰”?
与人分享美好,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还能为自己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当“爱与美好”流动起来,不仅滋养我们的生命,也会滋养更多的生命。
好了,《催眠之声伴随你》这本书我们就分享到这里。相信,在生命的某一段时光里,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笑脸、一段对话,或者,本书中的一两个故事,那将是你最纯真、最温暖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