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系列,第二集为《汉尼拔战记》,这集的主角汉尼拔牛叉,被誉为西方战略之父,列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第二位(其他三位为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
《汉尼拔战记》中讲述汉尼拔从小立志打败罗马,长大后他从西班牙起兵,走了2000年后拿破仑的路线,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扑意大利腹地。经过特拉比亚会战、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坎尼会战,汉尼拔把罗马人打得满地找牙、横尸遍野,罗马那些管理国家的精英集团和军队主力基本被屠戮干净。光坎尼会战罗马就损失一位执政官,两位前执政官,两位财务官,二十九名军团司令官,八十位元老院议员,4.7-7万名士兵丧命(历史书籍记载的数据不一)。罗马人通过扩大公民权,重新组建军团,迅速恢复了元气。在战略上罗马人也学乖了,不再直接与汉尼拔对战,而是坚壁清野,和汉尼拔打消耗战。几年后,罗马人的新一代名将西庇阿学习了汉尼拔战略思想,率领部队攻入汉尼拔老巢西班牙,后转战迦太基本土,汉尼拔不得不率兵回师迦太基,最终在扎马战役中被西庇阿打败。有趣的是,扎马会战中西庇阿面临的是汉尼拔当年在坎尼会战时一样的情况(客场作战、步兵劣势但骑兵优势等),战术上西庇阿采用了汉尼拔的一贯套路,最终学生打败了老法师。
《杀戮与文化》第四章《公民士兵》,讲的不是汉尼拔的丰功伟绩,而是分析坎尼会战之后的罗马,分析为何罗马能迅速恢复元气,能和汉尼拔死扛,从而避免了亡国?关键在于罗马的全民皆兵理念。罗马士兵,首先是罗马公民,他们有投票权,可以参与国家政治,自由表达意志,维护自身权利;其次罗马士兵是自耕农,拥有家庭和财富,他们参军打仗的动机与那些因“抓壮丁”入伍、奴隶兵、雇佣兵完全不一样,他们打仗是保护家园保护自己财富;再次,全民皆兵理念有个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共识,也就是钱多的人在打仗时付出也更多,打仗的积极性也更高,比如可以买马当骑兵,买装备做重装步兵,钱少的可以做轻装步兵,当然投入产出和利益分享也是对等的,胜利后瓜分物资时骑兵和重装步兵分到的也更多,获得的荣誉也更高;最后,罗马可以在特殊时期,扩大公民权,让更多异族加入到罗马大家庭中,享有罗马公民一样的政治、经济权益和社会福利(就如现在美国给墨西哥人、巴西人发绿卡,那些人马上会投入美国怀抱),当然加入罗马大家庭的同时他们也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比如参军打仗。此外,《公民士兵》中描述了罗马如何将人力资源发挥到极致,“罗马政府以公款赎买了8000名奴隶,武装他们参加战斗,并允诺只要他们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就能获得自由之身。朱尼乌斯自己还释放了6000名囚犯,并且亲自挂帅担任这支传奇性的囚犯军团的指挥官”。
罗马在坎尼会战损失极为惨重的境况下,能迅速东山再起,而且越战越勇,最终打败汉尼拔,正是因为罗马精英深谙“人性”的精髓:追求自由和维护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