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真正震撼人心的故事从来都不在于辞藻的的华丽,而是故事本来带来的心灵冲击,扣人心弦又敏锐真实,一看就停不下来,看完之后又感觉呼吸紧促、胸闷难当,童年与友谊、背叛与救赎、父亲与成长、战争与和平、宗教与信仰、个人与国家,都在这本书里被勾勒地如此细腻真实。
为你,千千万万遍。看完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追风筝的人》,这句话就深深印入了脑海里,估计此生都不会遗忘。故事相当震撼人心:如同主人公的爸爸和老仆人哈里一样,主人公阿米尔与小仆人哈桑既是主仆,又是儿时玩伴。若干年后,阿米尔回想起自己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哈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玩捉迷藏、万警察与强盗、甚至连折磨昆虫都带给他们无与伦比的快乐。阿米尔还会怂恿哈桑各种恶作剧,比如用让擅长玩弹弓的哈桑用胡桃射向邻家那独眼的德国牧羊犬,“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即使被发现也从不告发阿米尔。
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都无法拆散。虽然一个住在奢华的豪宅,一个住在简陋的泥屋,两人却都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阿米尔的妈妈在生阿米尔的时候失血过多而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阿米尔认为爸爸是因为自己害死了妈妈而对自己比较冷漠。哈桑的妈妈莎娜芭据传美貌动人却不洁身自好声名狼藉,但是因同样的种族、宗教和血缘等因素嫁给了半脸患有先天性麻痹又得过小儿麻痹的阿里,在生下兔唇的哈桑未满七日就跟着江湖艺人跑了。两人喝着阿米尔爸爸雇佣来的同一个奶妈乳汁长大,阿里说,喝过同样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哈桑和阿米尔喝过同样的乳汁,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了第一步,在屋顶上说出了第一个字,阿米尔说的是“爸爸”,哈桑说的是“阿米尔”,随后发生的很多事情,早已在这些字里埋下根源。
阿米尔非常崇拜自己的爸爸,爸爸不仅高大多金,还是个热情好客而又乐善好施的人,亲自设计施工建造了一座恤孤院。爸爸对小仆人哈桑很好,每年生日都会为他精心地准备礼物,还邀请了外科整形医生为哈桑做了兔唇的修补手术。每次出去游玩也会尽量带上哈桑,这一切都让阿米尔心生不满,他一边嫉妒哈桑的聪明和强健,一边想得到爸爸更多的关注,甚至因为爸爸建立恤孤院回家太晚而“一度恨上了他建造的那所恤孤院里面的孩子,有时甚至希望他们统统随着父母一起死掉”。阿米尔不喜欢足球和比武竞赛,胆小怯懦,每次遭人欺负时,都是哈桑挺身而出,这让爸爸对阿米尔不甚满意,阿米尔得知后更加不喜欢哈桑,甚至开始恶语相向,不再给哈桑讲故事,也开始嘲弄哈桑因没有上学而导致的无知,甚至差点为了让哈桑证明对自己的忠诚而吃土。
恶,莫大于肤浅,阿塞夫就是这样一个认为种族有着优劣之分的肤浅之人,也成为了一切噩梦的开始。有一天,两人出去玩耍时碰见到了身材高大凶残成性的阿塞夫,他是个彻底的希特勒追随者,称阿富汗应该是普什图人的地盘,普什图人才是纯种的阿富汗人,像哈桑这种肮脏的哈扎拉人应该像被垃圾一样清除掉。并准备殴打收容哈扎拉人的阿米尔,千钧一发之际,哈桑用弹弓威胁走了阿塞夫和他的两个同伙。12岁的冬天,阿米尔让父亲刮目相看,拼尽全力准备赢得那年的斗风筝比赛,在助手哈桑的协助下,两人终于隔断了天空上最后一个蓝风筝,胜出了这场比赛,但是如果拿到那只断了线的蓝风筝,那就算是大获全胜。哈桑为了帮阿米尔去追蓝风筝,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却在回来的途中被阿塞夫和同伙围困于一条荒芜的小巷,哈桑为了帮阿米尔守护住风筝,被阿瑟夫强暴了,这一切都被躲在角落里的阿米尔看到了,但是他并未呼救,也并未挺身而出,他跑开了,他宁愿相信自己是出于懦弱,但是他逃跑的真正原因是认可阿塞夫所说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
阿米尔和哈桑并没有将事情告诉大家,阿米尔每日被内疚和羞耻折磨,思绪总是回到那条小巷,总是想起躺在砖头上的哈桑的棕色灯芯绒裤,想起那些将雪地染成暗红色、几乎是黑色的血滴,他无法面对哈桑,开始对哈桑冷淡和排斥。哈桑却在尽一切努力恢复他们的关系,阿米尔为了彻底告别过去,便开始栽赃哈桑偷窃了手表和钱,哈桑亲眼目睹了栽赃的整个过程,便自己承认是自己盗窃的,并与阿里谈心之后执意决定离开这里。此举遭到了阿米尔爸爸的强烈反对,他甚至开始嚎啕大哭,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
随后几年,阿富汗经历了一系列内外战争,阿米尔跟随父亲移民美国,完成了自己的学业,组建了家庭,也开始了撰写和出版了自己的小说,,每及人生的重要时刻,阿米尔都会想哈桑现在怎么样了,“我生命中有过这么多美好的事情,这么多幸福的事情,我寻思着自己究竟哪点配得上这些。”得知自己和妻子因为不明原因无法拥有孩子后,阿米尔也拒绝收养:“也许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因为某件事,决定剥夺我为人父的权利,以报复我曾经的所作所为。也许这就是我的报应,也许这样是罪有应得。”
若干年后,阿米尔从父亲朋友那里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已经被塔利班杀害,尚有一个遗孤索拉博被困在战乱区的恤孤院,阿米尔开始踏上了赎罪之,返回国内洗刷自己和父亲曾经犯下的罪行。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索拉博,才发现他已被恶魔阿塞夫囚禁沦为玩物,在进行一场生死较量后,终于在索拉博的弹弓帮助下死里逃生,讽刺的是,阿米尔的上嘴唇也被打成了两半,被整容医生缝合好之后留了一道和哈桑相似的疤痕。阿米尔答应带索拉博去美国,再也不去那个恐怖的恤孤院,却在办理收养手续的时候被告知必须让索博拉再回恤孤院几天,索博拉苦苦恳求阿米尔不肯回去,阿米尔表示无能为力。阿米尔妻子打电话来告知阿米尔可以先带索拉博回美国,回去托关系可以办理好相关手续,阿米尔推门将此喜讯欲告知索拉博,却发现索拉博已在浴缸中割脉自杀,后虽然被救活带回了美国却沉默寡言,眼睛里再也没有了希望和神采。
阿米尔和妻子开始参与到阿富汗的计划中去,除了有心为祖国略进绵薄之力,也是因为需要某种东西——任何东西都好——来填补楼上的沉默,那像黑洞一样的沉默。几年后,在公园里阿米尔发现索拉博对天上的风筝饶有兴趣,便带着索拉博开始了斗风筝,并获得了胜利,索拉博嘴角泛起一丝微笑,但是马上就不见了。阿米尔问索拉博“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他喉结蠕动,我想我看到点头,“为你,我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听见自己说,便奋力地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起来,去追。
故事很遗憾,却也存了希望,“我会迎接它,张开翅膀。因为每逢春天带来,它总是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从哈森对阿米尔的“为你,我千千万万遍”,到阿米尔对哈森的“为你,我千千万万遍”,中间跨越了多少血泪愧疚,多少爱恨情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本誉满世界的小说,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人的心灵若被嫉妒所蒙蔽,轻易就会造下滔天大罪。阿米尔拥有装修华丽的屋宇、五花八门的玩具、获取知识的上学机会、爸爸朋友的赞许巴结,但是他完全看不到,心灵被嫉妒蒙蔽,只看得到听得到爸爸对哈桑的欣赏,只想通过打压嘲弄甚至伤害哈桑来换取自己卑劣心灵的满足,终究酿成了一生都无法偿还的遗憾,终生都要在内疚和遗憾中度日。一个人不仅要看到别人拥有的东西,也要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别人有所长是好事,因为自己肯定也有别人没有的长处。毕竟,再普通的人,在这茫茫的人世间也是限量版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