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亚,常看到标题这句话。大约是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憧憬。但未来的自己如何?现在谁也无法下定论,虽不能穿越至未来,但至少能回顾往昔,与其遇见未来的自己,倒不妨先跟已逝的自己对话一番。
未来的自己,我们总相信,比现在有更多时间,更多的能量和更强的意志力。至少,我们想到未来的自己时会这么告诉自己。不会感到焦虑,比现在更能忍受痛苦,能更好地管理自己,更有动力。所以,把所有困难的事都扔给未来的自己去做,是最合理不过的。
把未来的自己想象成与现在大不相同的人,是因为我们太过理想化了,换句话说,对自我的认知偏差太大了。
扪心自问:是否在推迟重要的变化任务,等待自控力更强的未来的自己出现?是不是乐观地想自己让自己承担过多的责任,最后却被不可能的任务打倒了?有没有今天不想做的事,因为明天你会更想去做?
这不是我问的,这是作者提出来的,切重要点,一语惊醒人:我要去做点今天必须要做而没有做的事了....不能拖累了明天的自己。
不论是持如何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时间总会走到一点,那一点,便是未来,因为这个过程的连续性,使我们难以觉察,又因为时间产生的距离,又使我们大多情况下难以去关注。认识未来的自己,让未来变得真实可信,不妨做如下的尝试:
1.创造一个未来的记忆。通俗说,就是理性地瞎想一下未来某时刻的情形。
2.给未来的自己发条信息。搜索一下FutureMe.org
3.想像一下未来的自己。最好在纸上写下一些东西,这样更有迹可循一点。
该等待的时候等待,该屈服的时候屈服
正统的说法里一直强调不要及时享乐。但也有这样的说法:花开甚折直须折。挑战意志力,会使我们突破自我,及时行乐,也符合人追求快乐的本性。对于这两种观点,在前提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不置可否。只是觉得,能享乐的时候享乐,需要克制的时候能克制住,这样的人才最牛逼,所以作者说,该等待时等待,该屈服时屈服,没毛病。为现在的行为承担后果的,看似是未来的自己,实际上还是自己。如果现在付出了,未来的自己会对我们现在的付出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