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述说了今天下学看到的一件事,在幼儿园门口看到一个家长女士对着自家的小男孩(我猜是大班)就是一巴掌,嘴里还说着脏话,她说,这个学还想不想给老子上了!老师在旁边应该是说了一些孩子发生的事情。
感觉老师在告状。我对老师的行为也无语对家长的态度也很震惊。心都跟着颤了一下。
下次看到这种情况请躲得远远的,最好看都不要看。拉着大家都躲开。
这种人前训子,就是演给大家看的。没人看就自然放下了。孩子在这么多人注视下也会更痛苦。
这种情况啊,家长内心是在展示自己的“免责”你看我多严厉,我多重视,可别说我不管孩子。实际上,平时作业也不是他管的,日常孩子喜欢什么他也不知道人前训子万万要不得哈。
同意“演戏”的说法,虽说家长本人有可能不自知,但这种训斥某种意义上就是“炫耀”。
通过一件小事的讨论,我用小偷式学习法厂里面提取出了一个模式,或者是模式前移后的参考答案,不要在人前训子,或者说不要在人前教子。这背后的逻辑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无意中也开始演戏给他人看。这又是围绕聚焦亲子育儿的这个大专题的。
很可能不自知。因为老师可能告了状(这是老师的错误),于是家长觉得丢了面子,于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把面子找回来。
这个逻辑是在为自己免责,也是在向老师表态,更是一种对其他家长的炫耀。大家联合起来谋害一个孩子。
这就是无知的爱,造成更大的伤害。有时候觉得,这样的老师和家长,还是别爱孩子了更好母爱的羁绊,过于自恋的家长也是孩子的紧箍圈。
很多老师们内心的逻辑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在上上个世纪很风靡的,后来传入中国,也颇为流行。但是现在早就进步了,我们还抱着行为主义不放。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惩罚和奖励来训练一个人,让这个人实现我们的计划。这个信箱应该在家庭中的父母身上也存在的,或许还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