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当下的力量》产生了一个质疑。埃克哈特·托利说:“哲学家笛卡尔认为,在他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已经找到了真理。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我思故我在”是正确的吗?作为了解唯物主义的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思故我在”是唯心主义,他不是真理,但他是正确的吗?
17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的认识和思维方式。笛卡尔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提出“怀疑一切,只有思考的存在是确定的”这一观点,试图通过质疑传统的知识和信仰来寻求真理和认识。笛卡尔认为,只有我自己的存在是不可怀疑的,因为我在思考,而思考本身已经证明了我的存在。这也是他“我思故我在”的观点。
康德认为,“我思故我在”只能证明自我意识的存在,而无法证明实体自我存在的真实性,即无法证明“我”真正存在。休谟认为,人类的思维和知识都是通过经验获得的,而非先验的。因此,他对“我思故我在”这个观点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没有经验,就不存在思想,也就不存在存在的证明。他把人类的思维和知识看作是由经验中的感官印象和习惯性的想象力构成的,这与笛卡尔的观点有很大不同。
一些佛教思想认为,人没有固定的自我实体,所谓的“我”只是一种幻觉。因此,“我思故我在”的前提“我”并不存在,这一命题就不成立。道家更强调人类应该依据自然规律行事,达到身心灵的和谐与平衡,实现自己的本真自然,而不是把注意力过度放在个人的存在上。道家思想就是牛哇,“我思故我在”表达的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观点,即个人存在的根据是其自我意识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并不是正确或错误的问题,而是一个哲学观点或命题。在哲学中,命题或观点可以被辩论和争论,但并不一定能被证明或证伪。因此,“我思故我在”无法被简单地描述为正确或不正确,而是需要在哲学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那么“我思故我在”不是真理它为什么会被广为流传呢?
我思故我在”虽然不是一种完整的、独立的哲学体系,但在现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因为它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个问题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是很重要,但对于哲学和元哲学而言,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来推导出“我思故我在”,即“我存在于我怀疑的那一瞬间”,这也被视为是一个重要的思辨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思故我在”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现代哲学的基础,成为了探索自我、思维和存在等问题的重要起点。
此外,由于“我思故我在”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大众文化中被广泛传播和使用,成为了一种哲学名言和文化符号,代表着人类思维的力量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我思故我在”既然不涉及正确以否,引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发生争论时,我们是否也可以接受不同的观点呢?《当下的力量》就说用你的本质去思考问题,觉察平静的内在状态,倾听时用身体去倾听,给予他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