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育工作之前我喜欢读书,所读书目大都源于个人喜好;在我当了多年教师后,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所读书目,教育著作居多,这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去年“十一”我到图书大厦,看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时,我想,它或许能帮我走出职业倦怠,于是我买回这本书。时常翻看,认为很有收获,值得每位老师读一读。
该书作者常生龙是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作者的身份似乎更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首先,作者读理科,文笔竟然如此了得,值得一看。其次,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他的观点应该接地气,更具有说服力。
1.教学即创造
教育工作平常而琐碎。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作者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让我们懂得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学生天性贪玩,因为玩,忽视了很多本应该做的事情,诸如写作业,背课文、读书等,教师如果有孩子气,他就会理解并宽容学生,这样能走进学生心里,被学生接纳。
有了这一点童心,我们看学生就会可爱一点,工作中的烦恼也随之减少许多。
到底怎样教育这些顽童呢,作者提醒教师们要遵循教育规律。我觉得教育规律应该是各个阶段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很多老师喜欢越位,这在足球场上,属于犯规。例如,小学阶段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要揠苗助长。扎扎实实做好分内事,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学生一定喜欢你。
下来,谈谈教育的创造性。
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在生活中会遇见许多这样的现象:孩子犯了错,你给他讲道理,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越唠叨,孩子越反感。这本书的作者交给我们一个方法,就是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作者认为好电影就是一本好书。试想,在电影中孩子接受的教育远比教师、家长枯燥的说理,效果更佳。这就是教育的创造性。我们要选取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次,我的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班会课老师让我们看了纪录片《苏东坡》很有意思的,记录了学者对苏东坡的研究”,我还抄了几句诗,我准备有时间把它看完。”孩子让我看了她抄的诗句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告诉孩子:“这是苏轼的一首和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后来孩子主动挤时间看了《苏东坡全集》。我非常欣赏孩子老师的教学方法,她利用视频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还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又了解了苏轼的诗词,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东坡诗词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所以,今后我们的教学,不妨大方一点,给学生空间,让孩子们看看视频,看看电影,相信效果一定超乎想象!
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更离不开教师的读书与学习。大家一定听说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畅销书,曾家喻户晓。书中美国老师雷夫的教育方法影响了无数教师和家长。这名小学老师用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第56号教室感动了美国。
雷夫老师有两项活动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一是阅读。在56号教室里阅读是最重要的课程。雷夫强调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学着好好阅读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小。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雷夫花费大量心血,他和学生一起阅读。文章强调了家长和教师自己要先成为阅读者。
二是远足。这一点,我们恐怕无法做到雷夫老师那样。教师自主组织活动难度太大,家庭的外出远足应该可以借鉴雷夫老师的做法。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
作者认为,教学始于技巧。
就拿上课提问来说,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说“我不知道”的现象。我们平时的做法是,你先站着,听别人回答。于是教师会提问别的学生,其他同学答对以后,我们会让先前不会答的学生坐下。作者却指出这种做法其实是将学生驱逐出课堂,正确的做法是:当别人回答正确之后,教师一定要让那个说自己不会的学生再次回答问题,必要时还要给他提出引申问题引导他思考。这种技巧叫“杜绝退出”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