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我的奶奶出生于60年代初期,经历过中国粮食紧缺的艰难时期。
她告诉我,在她小的时候,全国许多省份都在闹饥荒,只有极少人才能填饱肚子。大家普遍吃的都是主食,比如,玉米,高粱米,红薯等杂粮做成的玉米贴饼,至于米饭与面条,只能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吃上一点,用来解解馋。当粮食不够的时候,一家人只能在路边摘些野菜充饥。奶奶的话令我十分震惊,也让我知道了粮食紧缺的日子是多么难熬。因为奶奶经历过粮食紧缺的艰难时期,所以对粮食格外珍惜。我小的时候,她便教导我,粮食来之不易,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多年来,国家为了让每个人都吃饱饭,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不会再为吃上饭而担忧,但却纵容了人们浪费粮食的行为。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就有1500吨,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据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2000亿元,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从全球的范围来看,浪费粮食的行为也同样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这些数据,触目惊心,令人心痛。也时刻提醒我们,扼住食尖上的浪费非常必要。
“一粥一饭,当思来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春天育苗、播种,到夏天杀虫、灌溉,再到秋天收获、晾晒、加工,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法现象,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从行动上做好表率。比如,吃饭前要考虑自身情况,吃多少盛多少,无剩饭剩菜;餐馆用饭后,吃不完的打包带走;做珍惜粮食的倡导者;监督身边的亲朋好友,及时制止浪费行为等等。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是一个口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珍惜每一箪食,每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