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现在上幼儿园小班,平时闲来我就教他认几个字。今天挑了一首杜牧的《山行》教他背诵,一是巩固一下认得的汉字,二是增强一下对唐诗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当我兴致勃勃给他讲解完诗句大意,他竟然问了我一个猝不及防的问题:“爸爸,你小时候在干嘛?”我本想跟他说:“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认真读书了。”以便鼓励他多看书,多学习。但是杀猪的曾子突然闪入我的灵魂,本着诚信也是教育之本的原则,我把冠冕堂皇的话悄悄地咽了下去。
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那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还没有空调,像这样难熬的酷暑之夜,一家人都会在外面纳凉,我常常会躺在桌子上,边上的大人摇着蒲扇为我驱赶蚊虫,不时抛来一些加减法的题目,我边仰望星空,边应答如流。我终于想到了这样的场景告诉他,也算是勉强能够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了。
我们小时候的农村没有幼儿园,其实现在的农村也没有。倒是记得曾经跟随大我两岁的表姐,去过几天大队临时搞的托儿班,以便大人可以安心去田里干农活,还得自己扛着小板凳,不然没有地方坐。有个大人负责看管一下,保证孩子的安全,而教育读书学习的义务是完全没有的。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在课内读书学习是不可能了。又不是出生在书香门第,所以家里的书也几乎没有,更别说是早教类的书籍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上小学,除了《故事会》类的杂志,以及《语文报》、《数学报》之类的报纸,几乎没有像样的课外书,偶尔得到一两本课外书,那真是如获至宝啊!因为可以看的东西太少,反而格外珍惜。只要能看到的报刊、杂志,都会一字不漏地通读一遍。在读书如此饥荒的年代,如果能够看到《三字经》或《千字文》之类的启蒙读物,估计会爱不释手了,可惜没有这样的好运。
当时真正值得一读的,是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毕竟每一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现在教育部推荐的高中课外阅读书,像李泽厚《美的历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传统文化普及书,这是后话。在所有文章中,古诗是最耐读的。因为几乎没有生活阅历,缺乏足够的感悟能力,对于记叙文、散文的理解,没有办法深入透彻,也难于引起兴趣。但是诗词或韵文,却有其独特的韵律,至少让人读来朗朗上口,这算是我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阶段了。
上初中的年纪,应该是看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黄金时代。由于家庭的管教以及自我的约束,我几乎没有触碰过这类“禁书”。对于当时来说,确实省下了一大把时间,其实也未必都用在了学习上。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却成了一种缺憾。金庸伯伯或琼瑶阿姨的作品,我真的没有办法跟人交流心得体会。甚至是否因此影响了我的侠骨情肠,也不得而知了。
上了高中,我和大部分的同学一样,几乎不看课外书,尤其是和高考无关的所谓“闲书”。倒不是不想读,因为生活规律地像一张课表,早上起来跑步锻炼,然后就是早读,早读结束用早餐。白天上下午各四节课,午睡是一件奢侈品。晚自习要应付所有老师的作业,特别是高三学期,每天五门课各有一张试卷,做题、对答案、订正,都要在晚自习结束铃声响起前完成。
至于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真的不是不想,而是历史使命感让自己舍不得抽出时间,从农村到城市,必须在自己身上完成跨越。渴望离开生我养我的农村,迫切地向往着一无所知的城市。其中的道理根本说不清,也从未思考过。读书也只好先搁置一旁,也并不是完全无情地抛弃了她,而是给她描绘了一副美好的蓝图,有朝一日上了大学,相拥在宿舍的床上,舒舒服服地尽情相望。想到这些,便坚定地暂时跟她两地分居了。
如果命运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也许我会选择多看些书,我愿意用50分,甚至是100分的高考成绩,换取每天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间。而不是像现在,给彼此的青春留下了遗憾。
当人生一切如规划所期望,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大学校园,却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打乱了我曾经幻想的节奏。因为是以最高分进入我们学校,特别受到老师的重视。至今,我仍真心感谢老师从我跨进校园开始,就给了我足够的机会,一心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复合型人才。如果他们后来知道,我在大学毕业时,放弃了读研、青干班、选调等机会,只想进入一家施工企业,为的是将来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包工头”,当年是否还会这么执着地器重我。让我从军训开始就成了大班的“领导”,让我第一个入党,让我从系学生会、院学生会、校学生会一路走来。直到因为英语四级屡次未通过,面临着影响毕业的局面,我才毅然辞去了所有的社会职务,最终有惊无险地低分通过。
为了培养发展学生党员,我们开了无数的会。为了履行学生会职责,搞了无数活动,还有班级的大小事务。想静心待在宿舍看书的梦想,变得支离破碎。曾经相约在校园卿卿我我的誓言,几乎成了一纸谎言,带着丝丝愧疚便毕业了。然而她却仍然不离不弃,仿佛始终陪伴在我左右。
刚毕业的几年,陆陆续续看过一些书。后来到了所谓的管理岗位,看书的时间就日渐稀少了。每年几十万公里的车轮生涯,停车就是举杯畅饮,不是为了感谢客户,就是为了犒劳下属。在内心深处知道,我好像越发疏远她了。
真正能把浮躁的心静下来,认真地读几本书,或许要感谢英明的习大大了,自从“八项规定”出台以后,晚上吃饭的工作少了不少,取而代之的则是读书的时间。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了。当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史记》的古文一个字一个字地啃完后,犹如登上了泰山之巅,心情大畅之际,顿有“一览众山小”的快感,此后再看任何书籍,都觉得只是“东山”而已。无论是《古文观止》222篇美文,还是几十本古诗词类的书籍,每一篇、每一本,都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
我现在有个习惯,经常会在不算太羞涩的囊中,抽取几张人民币,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看书既可以在家营造出学习的氛围,陶冶自己的性情。而且等我老了,哪怕身无分文,至少可以给下一代留下一屋书籍,而不让读书成为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