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人在《如何解决人生的迷茫》那篇文章后给我留言,说我写的东西他在别的地方见过,说我只不过是个别人知识的搬运工,没啥含金量,他也想写公众号,但知道自己的深浅,想等有真本事后再写。且不说我文章中提到的本就是自己一路学习别人经验的心路历程,他在别处见过很正常。单就这种“等···以后我就开始做了”的态度,我认为他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这其实就是李笑来老师说的表现型的人格,一定要确保自己能表现好才会去做,促使他做这件事的动力不是热爱而是认同。所以一定要等到确保能获得认同时才愿意去做。而从成长的角度来看,显然尽快开始才是更好的选择,失败了也只是让自己认清现实,又成长了一步而已,再说,芸芸众生,没人关心你是谁,也没人关心你成功还是失败。
我本就是个完美主义者,再加上审慎的性格,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这么个“等到时机更成熟”再开始做的人。相比那些说干就干的人,行动力上真是相形见绌。我对那些做事总是着急先做起来的人感觉就很冲动,很鲁莽。估计他们看我的感觉应该就是这人干事总是前思后想,磨磨唧唧。但后来我逐渐发现这不过是人的两种天赋,审慎的性格适合那些代价很大的决策,冲动的性格适合那些代价较小的决策。如果是战争,那么一定要“先胜而后战”,慎之又慎,确保能赢再打,方能百战不殆,如果只是搭个讪,试试也没啥成本,多试总比少试强,想多了反而是一种累赘。
很多创业者都把他们的创业之旅描述为“想干的是A,干着干着就干成了B,最后在C上赚了钱”,其实这就是一个不断修正优化的过程,一方面了解市场,一方面也了解自己。你在实际操做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根据外界的反馈修正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一上来就能挑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除了讲鸡汤的大师们,恐怕没人能做到这一点。
这次开始写公众号的初衷其实挺简单的,我的人生迷茫了很久,没有方向,看不到未来,就像我在《迷茫》篇里介绍过的那样,我最后发现人生方向这种事需要的是探索,需要的是尝试。我觉得写作“可能”是我会喜欢的一个方向,所以我就从写作开始,尝试写些文章,一方面探索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写文章?又擅长写那些文章?一方面探索市场,弄清自己写的东西到底有几斤几两,该往那个方向前进。
Steve Pavlina曾经提到过,当你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欢一件事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做这件事30天,这个时间既不会太长导致坚持不下去,也不会太短导致体验不够深入。Steve Pavlina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很多自己“以为”自己会喜欢的事其实不喜欢,自己“以为”自己不感冒的事很喜欢。这就是尝试的意义所在。
最后,再重复一下贝索斯的事迹,供大家品味,二十年前亚马逊创立之初,贝索斯觉得自己应该建立一个网上卖书的网站,价格一定要比线下书店便宜一大截,别人问他要怎么做到,他说,我其实也不知道,先干起来再解决怎么做到的问题。
你想做的事情真的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吗?是生命还是面子?
你本来打算等到什么时候做?
如果代价不大,你是否应该考虑现在就着手先干起来再说?
如果你真的有些事情想干,完全没必要等到完美的那一天。毕竟你不是诸葛亮,等不来东风。
往期文章:
《低调是一种病》
《如何解决人生迷茫的问题》
《杠杆你的人生》
《六年后的我重读富爸爸(一)》
《如何拥有上天注定的好运?》
公众号:落笔偷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