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饭后,小宝提议玩一把飞行棋,要求公公、婆婆、妈妈和他一起玩。我女儿有事,就说三个人也可以玩。
平时也是这样,我女儿女婿要么上班,要么自己看手机,就这样将陪伴孩子的事情全部推给我们。
小宝也习惯了,便也爽快地答应了。小宝端来两张小板凳,我嫌板凳面子冷,就坐在被窝里,挨在小桌边。
飞行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轮流掷骰子,骰子停止转动时,朝上一面是几点,就走几步。
不知是说明书上的规定,还是我女儿专门想出来的。就是有两点比较特别:1、第一次出发必须掷到6点,否则无效;2、后面的棋子追赶前面的棋子,如果后家掷出的点数正好是相距的空格数+1,即两个棋子同处一格时,则后到的棋子将先到的棋子踢掉。
按照规则,被踢掉的棋子,就像航船必须重新回到起点,等扔出6点后方可再次起航。
游戏开始后,小宝手气不错,多次扔出6点,并率先起航,眼看着占据了上风。婆婆也扔出6点,跟在小宝后面追赶。我最后一个出发,只有追赶的份儿。
随着棋盘上的棋子渐渐多起来了(每人有四颗),相互追赶也激烈起来。我和爱人被踢掉后,都能自觉回到起点,等待再次起航。可是,小宝却不能接受被踢回原点的现实,眼泪当时就掉下来了。
起初,我爱人心软,说不踢小宝。我说不行,这就是规则。如果玩游戏,不按规则出牌,那么在起点就输了。
当然,为了保护小宝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我也适当进行了变通。即当多个棋子都在跑道上时,可以选择走另外的棋子,不是刻意要走踢人的那一颗。
前些日子,我在看某位象棋主播直播时,有人问主播,你水平这么高,那你家儿子一定也是高手了。主播说,自己可以教别人学棋,但不教自己孩子。原因很简单,孩子在家人下棋,很容易改变规则。实际上就是不按规则出牌。
我也有这个体会,我教他下象棋,他走着走着就想当然了,车也可以拐弯,兵也可以倒退了,最搞笑的就是他竟然能把被吃掉的棋子,摆回棋盘里。
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只能慢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