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众人皆知,但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社会环境不断的变化,使很多人受利益的驱使,让很多人慢慢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但有那么一个人,不仅时刻记得一心向善,同时还将“向善”这两个字也落户了他的公司。
他就是《读书向善》的作者张默闻,祖籍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明朝饮宴侯张泌之后。2020年毕业于长江商学院EMBA。
颇具特色的全案策划公司开创者,张默闻策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品牌信仰营销学的提出者。具有24年创意经验,中国营销十大策划家。
本书是“张默闻流浪记系列”第二本。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篇,第二部分思篇。它翔实的记录了作者就读长江商学院EMBA的全过程。
书中不仅有与同窗之间的浓浓情意、点滴趣事,而且有每一堂课带给作者的知识体系,思考体系的提升。
读书向善是作者的信仰,终身学习是他的目标,我想这也是很多不甘落后,有追求的有志青年的目标。
读书向善就是要做到善良、善学和善战。
读书向善,对善良给与敬畏,可以改变自己的容颜。
在之前我们只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却不知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读书才是最好的美容。
有一次在听易中天老师分享《易经》时,他说:“自己的女儿长得并不算漂亮,但是因她从小读《易经》的缘故,现在反而越来越耐看,越来越漂亮了”。
读书不是装扮外表,而是装扮心灵、装扮生命。欣赏一个人,往往是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爱于人品。
善学就是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一句“贪多嚼不烂”映射了许多人不善学的现状。
如:身边的一个朋友小A,从网上报了好多课,觉得自己什么都欠缺,什么都该学。可是坚持下去的几乎没有,只有三分钟的热度,现在还是之前的状态。
有上进心进取心是好事,可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重点,不善于学习反而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反而有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小B则是一个目标明确,执行力到位的人。虽然自己是专科毕业,但是自己每天晚上下班后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很顺利的就把执业医师证考下来了。之后又去努力的考驾照,同是刚大学毕业不久的人,差距可是不一般的大。
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的去读书,反而会让自己不断地找到成就感,不断地砥砺前行,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
善学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根据家庭需要去读书,
根据生意需要去读书,
根据灵魂需要去读书,
根据竞争需要去读书,
根据人脉需要去读书。
善学时一种独特的读书能力,这个能力比你读多少书更重要。
读书向善,即为善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可谓是“善战”的经典案例。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司马懿亲自飞马前去观看,在不远处,看见诸葛亮焚香抚琴;以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善战者具备以下几点:
善战者永远很年轻,
善战者永远很好奇,
善战者永远很自信,
善战者永远在读书,
善战者永远在思考,
善战者永远在前线。
读书向善的善战,就是要把读书和战斗结合起来。
写在最后:
“善”是一切根源的开始,也是一切行为和活动的目的。
《读书向善》这本书中不仅有善良和利他,而且还有厚重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
好好学习,天天向善。希望本书成为你、我、他读书向善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自己,也照亮那些和我们一起走路的人。
愿读书向善成就所有人的向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