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准则:真诚就行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仪容伪善,几乎就不具备仁了。”
孔子在《论语》中有说过,“刚、毅、木、讷近仁”,这句话刚好与“巧言令色,鲜矣仁”相照应。什么叫刚毅木讷,就是说一个人刚毅、果敢、质朴、沉默寡言。
“韦神”韦东奕在网上走红时,北大博士生导师丁教授出面给韦东奕做了评价:“刚毅木讷近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韦东奕就是那个刚毅木讷之人。”
孔子认为,仁主要是内在的道德,外在表现是末节。花言巧语、仪容伪善都是为了取悦于他人而做的行为,所以几乎无仁德可言。。
巧言令色就是利用花言巧语、虚假面目去迷惑、取悦他人的行径。那些“巧言令色”的人,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八面玲珑,讨人喜欢。但是这种行为往往带有欺骗性,多半是小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伪装出来的。《知否》里的林小娘,一张巧嘴颠倒黑白。林小娘是盛老爷的第二房小妾,能言善辩,会讨人欢心,可以说,剧里林小娘察言观色,巧言如簧,靠一张巧嘴,把过说成了功,黑能说成白,可谓是对巧言令色这个词理解的太透彻了。可是背后谋夺了当家之权,进而以妾室身份行祖母之职,欺强凌弱,让卫小娘难产致死,真可谓是蛇蝎心肠。巧言令色多半不是善良之辈。
巧言令色固然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是绝不可能长久得逞。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若不是真心实意,即使当时不察觉,过后别人也会感应到的,然后就会有种感情被欺骗了的挫败感。
小时候我们都有听过这样的感恩演讲,演讲者的演讲是真出彩,是真煽情,虽然他可能讲了上百场,但依然感情饱满,讲的我们是痛哭流涕,讲到最后却让我们买书!估计演讲者当时在想:看,我的演讲水平依然保持水准,今天的书又大卖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当时的感恩之心被利用了,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当时的演讲者是为了达到非常利己的目的而说的话,不是出自真心的。
巧言令色的人会说话,会说好听的话,不吝啬各种赞美,表情随机应变,这样的人咋一相处,还不错,相处久了,就无法交付真心: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把你卖了,你还傻呵呵的给他数钱。
当然,也有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既能“巧言”又能说到做到,这种人,懂得“巧言”,又内心良善。
所以当你社恐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那就先保持沉默。当你不知如何表达的时候,真诚的说就好了。
不巧言令色,不被巧言令色腐蚀掉内心的真诚,否则会失去日常交往的判断,也会失去很多人生中的重大机遇,也许那些机遇需要的只是我们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