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身”换一颗改良“心”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

记得小时夏天睡觉的竹席,历经十几年依旧耐用如新,只不过留下小孩子嬉闹时折叠的痕迹。最初对竹编的印象就是这样,从竹篮子到竹席,从斗笠到竹筛,竹编以日用品的姿态在家里占据一席之地,充斥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衢州柯城区的祖祖辈辈靠做竹编器具营生,以日用器为主。可自从塑料、金属等工业器皿出现后,竹编工艺从此没落,技艺无人传承。

在村子里,郑正华的父辈这一代都是做这个竹编。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学习到了不少竹编的技艺。

“竹编是从一件产品开始,我们就通过选材,根据产品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毛竹。材料选好之后,我们开始剖竹,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材料的不同,把毛竹剖成丝或者剖成竹篾,剖好之后需要用过匀刀,把竹片过成一个统一的宽度,然后再通过刮刀把它刮成光滑的,这样编出来的产品,就比较有质感。”

“从小就是在竹编的氛围里长大的,就是很顺理成章去做这个事情,我就觉得我就应该做这个东西。”

郑正华现在主要把精力放在收集旧物和创新产品两个部分。在他收集到的物品中,差不多有一大半已经没什么人在做了,这让他很是心痛。

在创新上,他按照图纸进行分段染,一根竹篾上面可以染成多个颜色,使得最终的作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面对市场,他不仅仅是迎合需求,更在创造需求,扩大了竹编产品的涵盖范围。竹编的托盘茶盘系列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还有一些摆水果的摆件,印象中粗鄙实用的器物登上了大雅之堂。

另外,他还结合衢州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看准市场推出了竹编的旅游纪念品。

“传统的东西,需要适当的改良改进,以适应现在的市场,希望我们做的东西能让大家接受,能让大家来用我们的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小北 2011年7月,安徽省博物馆收到一个竹编贡篮和两个竹编贡盘,3件作品均来自67岁的徽州工艺美术师俞日华的...
    sayulynn阅读 3,848评论 0 0
  •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竹编所...
    谷雨CHN阅读 3,505评论 2 5
  •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
    蜡笔滴爱十年阅读 1,209评论 0 0
  • 1. 面向过程、面向对象 OOP、函数式编程 2. 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隐藏内部的变量...
    3hours阅读 1,430评论 0 0
  • 一路,将自己的每个分段旅程衔接的很是紧凑,我不太确定,这趟旅程是否可以见到她,那个让我爱到骨子里的女人。 头天晚上...
    七号伙计阅读 2,76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