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偶然间看到这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仔细想想确实。
在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年纪里,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除了看电视,也爱上了书本,并且越长大以后。能够沉得下心来寻一片清静,痴迷于文字去阅读。
恍然间自己读的第1本书似乎有些模糊了,不过却不是安徒生童话什么的。而我最开始读的非常有劲儿的书居然是课本,课本上的插图多么好看啊,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真奇妙。
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小小的图书角,那是一只上锁的小柜子。图书委员去我们那个小小的图书室里面借书放在里面,那个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自然科学未解之谜之类的。因为和图书委员的关系也比较好,所以有时跟着她一起去图书室,然后满心欢喜借走我喜欢的书,那种感觉非常的满足。
那个时候,有一回我看课外书,放学了都舍不得停下来,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然后到了家。太阳明晃晃的。一进到屋子里,我眼睛都花了。
大概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我才真正开始看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吧。童话真的是太奇妙了,能够一瞬间打开一个孩子的想象力,让我觉得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美好与惊险。
我小时候大概真的对文字很有天赋吧,喜欢看书,背书也是班上最快的。在别的人都为背书苦恼的时候,我背得特别欢快。
很幸运的是,我的爸爸也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那个时候他周日休息会带我去县里的新华书店看书。记忆里那个时候天气真的晴朗朗的,我们坐上去县里的公交车,干净又明亮。穿过一条繁华的街道。那个新华书店有整整4层呢。上去的楼梯旁边都摆了满满的书。在我眼里真的是妙不可言。
那个时候,我们是只看不买。老爸觉得那样不实惠。直到我六年级的时候,老师说要带一本书来学校分享,爸爸才同意我一本书。嗨,杨红樱的《金瓜汤银瓜汤。》那个时候我也没怎么看她的淘气包马小跳。心里觉得这样的书有点幼稚。那个时候我中意的书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着迷她笔下,天寒地冻,人们嘘寒问暖的场景,觉得是非常真实感人的描写,只看了几页我就想买它了。可是爸爸觉得,买一本故事书,最好是带彩色插图的,还能分享给我的弟弟妹妹看。
后来的事是那本《金瓜汤银瓜汤》我也很爱惜。并且萌生了要写童话故事的念头。嗯,等我再长大一点,读到萧红的书。突然就没有那种浓重的想念,没有想把它读完的冲动了。后来我又觉得《呼兰河传》,太哀伤了那么多凄凉的底色。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怎么好好读过萧红的书。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因为在后来读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书是个贵重玩意儿。当然我还是喜欢,喜欢就会舍得。舍得花时间,舍得花金钱。
我仍然会去买杂志,《读者》,《儿童文学》时常看到抬起眼,窗外天都黑了,那种忘记了时间的感觉亦真亦幻。
我在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儿童文学。我觉得能够把小孩子的心思描绘出来。真的太感人了。我很喜欢那些细腻的情节,独特的描写。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写给小孩子的文字不一定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也能够让大人找寻到内心早已丢失的温暖和美好。
也是这样读着儿童文学,我渐渐的开始思考怎么样去拥抱未来,适应社会。我开始读一些实用类的书籍。将近高考的时候,我还读了一本,《你把青春献给谁》?里面讲的是采访将毕业名牌大学生对大学成长的感悟,探讨大学生涯该如何度过?我第一回意识到,原来大学并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是滋生懒惰空虚和放纵的温床。
我高考完之后,我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想法,我不再是为读书而读书了。
我又开始更加系统地读书,嘿嘿嘿,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