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森多边形模型 - Voronoi diagra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ronoi_diagram
2、图灵测试:1950年,图灵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文中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2]由于注意到“智能”这一概念难以确切定义,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
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这一简化使得图灵能够令人信服地说明“思考的机器”是可能的。论文中还回答了对这一假说的各种常见质疑。[3]图灵测试是人工智能哲学方面第一个严肃的提案。
2014年6月8日,首次有电脑通过图灵测试,尤金·古斯特曼成功在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所举办的测试骗过研究人员,令他们以为“它”是一位名为Eugene Goostman的13岁男孩[4],但后来有文章指它其实并非真正地通过了测试:
- 通过的新闻 - :
https://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gadgets-and-tech/computer-becomes-first-to-pass-turing-test-in-artificial-intelligence-milestone-but-academics-warn-9508370.html
** - 质疑并未通过的新闻 -:**
https://www.techdirt.com/articles/20140609/07284327524/no-computer-did-not-pass-turing-test-first-time-everyone-should-know-better.shtml
测试内容
如果一个人(代号C)使用测试对象皆理解的语言去询问两个他不能看见的对象任意一串问题。对象为:一个是正常思维的人(代号B)、一个是机器(代号A)。如果经过若干询问以后,C不能得出实质的区别来分辨A与B的不同,则此机器A通过图灵测试。
原文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E%E7%81%B5%E6%B5%8B%E8%AF%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