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了一本书,《破解欺凌的游戏》,作者是法国人菲利普·阿依姆,他是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心里治疗师。这本书是告诉我们怎们样通过游戏的方式改变欺凌双方的关系,从而让欺凌得到化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欺凌?本书说:"欺凌,就是重复发生、具有伤害性的小攻击。小,是因为攻击行为通常并为构成犯罪;重复发生,是因为施害者和受害者形成了不良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氛围笼罩着受害者,让他们的心理变得非常脆弱。"这种欺凌可以出现在学校,也可以出现再职场和家里。比如被辱骂、被取绰号、被排挤、被支配、被羞辱和嘲笑等等。
欺凌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只在法国,就有70万名儿童遭受过欺凌,是不是有点触目惊心?那么我们过去是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的呢?主要是制定法律来惩罚欺凌者,如果犯罪就用法律制裁。甚至规定学校要构建不存在欺凌的环境,如果学校无法阻止孩子被欺凌,就会被起诉。最终的实践检验的结果是,不但没有阻止欺凌,而且还助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那我们以反校园欺凌为例,来看看这些方法为何为何不起作用或者起到反作用。
对于校园欺凌,我们有三种常见的方法:
改变学校,创建不再有欺凌的学校环境:
改变欺凌者,让他停止欺凌行为;
改变被欺凌者,让他学会自我保护,进行反击
这些方法是为了应对美国科伦拜恩高中发生的一起枪击事件。20 多年前,两名高中生带着武器进入学校,致 13 人死亡,24人受伤,随后两人在图书馆自杀。后来,人们开始以一位瑞典挪威籍研究者丹·奥尔维斯的研究为参照,开始了一场"反欺凌运动"。奥尔维斯的方法的原则是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在校园中享受安宁,这是一种人权。这样的话,对于每个在校的孩子,都有遭受欺凌后受到到保护的权利,而学校、老师和家长就要承担保护孩子不受欺凌的义务。他的过程是受害者受到欺凌以后,要说站出来作证,然后说出来,然后由当局保护,如果有创伤了,就接受心理治疗。
听起来很完美,但是这个方法却不管用,因为这样对于欺凌者来说,没有任何教育意义,虽然在刚开始的早期调查发现勉强能达到50%的改善效果。但是后来在 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参加反欺凌计划的学校就读的孩子,比其他学校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欺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呢?
因为这种方法只对身体上的欺凌适用,而对于精神上的和语言上的欺凌并没有任何的作用。而且他会让受害者更弱,欺凌者更强。因为一旦受害者使用这种方法,就意味着他只能依靠别人来解决问题,这在欺凌者看来,这样的人最可恨也最好欺负。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都知道,如果一个学生遇到问题老是找家长或者告老师,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被欺负的更惨。另外,家长和老师也没有接受过关于校园欺凌的培训,他们即使知道校园欺凌,也是无能为力。
归根结底,这种方法看似好用,但却做了很多的违背了心理学常识的事。比如贴标签、评判和让他人放弃对自己负责等。这是我们说的奥尔维斯的方法。
除了奥尔维斯,还有一个人也对欺凌进行了研究,这个人就是阿纳拖尔.皮卡斯。他认为欺凌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一群孩子欺凌一个孩子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如果按照奥尔维斯的方法就会出现法不责众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皮卡斯提出了降低基体效应、在"欺凌者"中寻找合作者,激发他们同理心的方法。一旦其中几个人改变了,那么集体效应就会消失,欺凌就会减少。
但是这个方法有几个弊端:
首先它是针对组织,而不是针对欺凌者的心理的。
其次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没有预防作用。
最后,没有把个体欺凌事件考虑进去,而且仍然没有改变被欺凌者。那么被欺凌者应该怎么改变呢?有人提出了应该反击,作者认为不可行,主要是因为: 第一,反击需要有很多的能力,这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第二,反击不是预防的措施。第三,反击失败会让情况更糟糕。第四,被欺凌者的性格会让反击很不自然。第五,反击失败会让欺凌升级。第六,会让欺凌者更兴奋,觉得更好玩。第八,反击的尺度不好掌握。第九,会让欺凌者成为受害者。第十,用反击的方式会让人沮丧。十一,我们要的是摆脱欺凌,不是要支配他人。以上两种方法有它的用处和实用对象,就是当受害者受到客观伤害的时候。什么是客观伤害?比如说偷抢、留下伤痕、性侵、照片泄露等,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也应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和客观伤害对应的就是主观伤害了。主观伤害是指受害者的感觉和情绪,是一种心理伤害。改变这种伤害,前面两种方法就不起作用了,因为这种能带来主观伤害的欺凌一般都是语言上的欺凌,如果想要语言上的欺凌不起作用,就要知道以下几个规则:
第一,欺凌者把欺凌本身就当做游戏,如果他觉得不好玩了,那么游戏就结束了。就像作者说老虎机,如果你投入一个游戏币,不断的吐出更多的游戏币,你才会有继续玩下去的兴趣,反之游戏结束。
第二,相互性和"黄金法则"让欺凌很难继续下去。相互性就是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么样去对待别人。当被欺凌者希望别人友善的对待自己时,那么在面对别人语言上的欺凌时,我们表现出我们的友善,那么欺凌者就会改变欺凌的语言。
第三,语言上的欺凌肯能不符合事实,但是也不违法,所以是符合言论自由的权利的。
第四,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别人的思想。
第五,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心理韧性。埃莉诺·罗斯福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没有我的同意,没有人能够让我感到自卑。'针对这几条规则,作者提出了一种叫做"傻瓜游戏"的方法,来对抗语言欺凌带来的主观伤害,那为什么是游戏呢?
一方面孩子很难接受道德说教或"大师课"。但是如果是游戏的方式,孩子会乐意接受。另一方面通过游戏我们获得是经验而不是理论,我们会记住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个游戏的玩法和应用。在玩游戏之前,作者建议我们要使用简单的语言,像赢的人和输的人,朋友和敌人等等,来替换掉欺凌、欺凌者、被欺凌者、攻击者、受害者等标签化和难以理解的词语。
这个游戏一共有六个流程:
探索﹣﹣同理心﹣﹣推理﹣﹣强化巩固﹣﹣提醒﹣﹣轮到你了。我们先来看看探索。探索就是要问孩子关于事件的一些情况,包括了一下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问孩子是谁让他生气、受伤、心烦或者头疼。
第二个问题,他们做了什么让孩子头疼、觉得被打扰或者觉得生活一团糟。
第三个问题,问孩子觉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第四个问题,问孩子试过用哪些方法制止他们。
第五个问题,问孩子想要让他们停下来吗。
通过这五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孩子对事件有一个认知,并建立一种更贴近实践的场景,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并对整个过程产生兴趣。这是我们说儿第一个游戏程序,探索。
第二个程序是同理心,我们很多人都听说了这个词,但做起来很有难度。很多人没有同理心,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会表现的不屑于顾,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责骂孩子。而真正同理心是是要感同身受,然后倾听和理解,鼓励孩子,从而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潜力,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尊重,从而愿意去改变。
你可这样说:"我很愿意花时间跟你在一起。我想到你的时候,会立刻浮现笑容,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人!所以我想跟你解释一些事情,你愿意听吗?"
说完了同理心,我们来看看推理。推理这个过程,作者告诉我们是一个可选的程序,没有的话也可,有了的话,会让孩子更认可游戏的过程,因为推理会让孩子觉得这是自己推到出来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种,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两件事:
第一,关系是一场游戏,如果我们被影响,就输了。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推导:
"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让你开心还是为了伤害你?"
"确实,是为了让你痛苦。所以,如果你真的感到痛苦,浪费自己的生命,那他们觉得自己赢了还是输了?"
"就是这样。那么你呢?当你觉得这一天因为他们糟糕的行为被毁了,你觉得你是赢了还是输了?是的,当他们辱骂你,你觉得很受伤,你的一天被毁了的时候,他们就赢了,你输了,因为是他们在支配一切。"
第二,如果我们没有因为他们所说的话或他们的挑衅而受伤,我们就赢了。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推导:
"想象一下,如果你没有生气,没有受伤,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他们就输了,你赢了;他们看起来很傻,而你值得尊重,你看到这其中儿差别了吗?"
"我知道要天天面对嘲笑很不容易,但如果你明白他们所做的就是为了让你生气,那你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如果你现在、此刻就决定:不管他们对你说什么,你都不生气,不要因为他们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决定不给他们这份'礼物',不给他们机会看到你输了而得意扬扬,会发生什么?"
"你想赢吗?我们玩一下这个游戏吧"
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孩子会很愿意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来。接下来是关键的一个程序,强化巩固。说白了就是模拟欺凌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明白学会怎么应对这样的语言欺凌。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感觉这个游戏能够达到的效果。这个程序包括三个阶段和一个复盘。
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比如,12 岁的初二学生巴西勒每天都在课间休息时候被嘲笑,侮辱。这个事情开始于巴西勒在玩一种神奇宝贝卡片时,被人嘲笑这是小孩子玩的东西,所以,大家都叫巴西勒"傻子""白痴""小宝宝"等,虽然巴西勒进行反击让他们不要再嘲笑他,但是情况越来越糟,最后导致巴西勒不愿意去上学。于是,作者建议巴西勒可以一起玩傻瓜游戏。第一阶段,作者扮演巴西勒,巴西勒扮演嘲笑自己的人。
巴西勒: 嘿,小宝宝!
作者:哎,别叫我小宝宝!
巴西勒:哈哈哈,我就这么叫,智障!
作者:哎,停下。
巴西勒:哈哈,玩神奇宝贝的小宝宝,白痴!
作者:停下!你才是白痴!
巴西勒:哦,你生气了?智障,走吧!
作者:停下,不然我去告老师。
巴西勒:小马屁精,你要去你妈的怀里哭一会吗?
作者:哎!别提我妈妈!我要你…
巴西勒:哈哈哈,你要我什么?要打我吗?小智障什么都告诉他妈妈。作者:你为什么这样烦我?
巴西勒:你一个朋友都没有,没有人愿意跟你这样的白痴一起玩。作者:你瞎说,我有朋友!
巴西勒:你那群幼儿园的朋友?哈哈哈,都是马屁精,跟你一样…这是作者和巴西勒的第一阶段游戏,让巴西勒扮演那些欺负他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巴西勒可以不要有顾虑,他怎么说作者都不会生气。
这一阶段是让孩子感受攻击者的心情,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找回自信,他发现骂人非常简单,他感觉到骂人非常有趣,你越想阻止他,他就越想继续骂。这就是欺负别人时的心态。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有个中间阶段。这个阶段的对话是这样的:作者:好吧,你赢了,我放弃!恭喜你!告诉我:如果你想骂我,我能阻止你吗?
巴西勒: 不能,我总是继续骂。
作者:真的?那么我们再来我一次,好吗?
巴西勒:好。
作者:你骂我,而我必须阻止你。如果你想赢, 我能强迫你停下来吗?
巴西勒:不能,只要我想继续。
作者:是的,如果你想赢,我不能阻止你,不是吗?但我要阻止你,而你不能让我成功,因为那样的话,你就输了,我就赢了。巴西勒:对的。
作者:我没办法阻止你,嗯?我可以做到的,可你千万不要让我做到,好吧?我要开始了。
巴西勒:好。
这个中间段的对话,是为了让孩子确信自己扮演的角色胜利了,反过来说就是现实中的自己失败了,然后再通过第二阶段的角色扮演,让他知道受害者是可以胜利的。
接下来,巴西勒仍然扮演嘲笑他的人,作者还是扮演巴西勒,只不过不是受害者形象的巴西勒。
巴西勒: 嘿,小宝宝!
作者: 嘿,你好!
巴西勒:好啊,你怎么样阿,白痴?
作者:啊,你觉得我很傻?
巴西勒:是的,还是个马屁精。
作者:啊,好吧,你是这么说的。
巴西勒:你看看你自己,现在看起来就很傻。
作者:你这样认为吗?我真希望跟你一样又聪明又酷。巴西勒:呃…,好吧,你智障的脑袋绝对不可能赶上我。作者:那好吧。
巴西勒:啊?你同意你是个智障?
作者:呃,我不知道,我想我们都是同龄人,如果你觉得我做的事情
有点智障,你愿意的话,可以这么说。
巴:好,就是的,你总是做蠢事,还穿的那么土。
作者:啊,真的吗?我妈妈给我挑的衣服。
巴西勒:哈,你妈妈,给你买这样衣服的人真是太蠢了。
作者:啊,好吧,我不像你,总是有好看的衣服。
巴西勒:啊,好吧,呃…你踢足球总是输。
作者:嗯,踢球我确实不总是赢…,我理解为什么你总是不选我当你
的队员,我可能会让你输掉比赛。
巴西勒:我才不跟你一队。
作者:好,只要你想这么做,没问题。
巴西勒:呃,我不跟你说了,小宝宝。
作者:好,没问题。
巴西勒:白痴。
作者:你说过了,没问题。
巴西勒:…
作者:祝你一天愉快!
巴西勒:呃,好吧,再见!
作者:再见,下次见!
巴西勒:…
作者:你放弃了?
巴西勒:是的,我不知道说什么了。
作者:无论如何,恭喜你,你玩的非常好。
这一段游戏使用的是作者的黄金法则,保持平静、礼貌,容许他想自己要想的,表示认同,很快,巴西勒发现自己没办法了。
在这三个阶段之后,有一个复盘的环节,作者用六个字母表示这个过程,DIGERA,整个过程都是用封闭的问题。
第一个字母D,代表有趣。
作者:两次中的哪一次比较有趣,第一次还是第二次?
巴西勒:第一次
作者:第二次没意思吗?
巴西勒:确实,甚至很无聊,事情开始变的无聊时。我们就不像继续下去了。
作者告诉我们的是:选择"好目标",事情就很有趣,"猎物"不好
玩的时候就很无聊了。
第二字母I,代表傻瓜。
作者:第一次谁看起来比较傻,第二次呢?
巴西勒: 是的,当我努力让你受伤,而你完全没事的时候,我看起来像个傻瓜。
作者想表达的是:你想让自己还是对方看起来像傻瓜?
第三个字母G,代表赢。
作者:第一次谁赢了,第二次呢?
巴西勒:你想生气的时候,反而输了,但是你没有觉得被伤害的时候却贏了。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越是努力反抗,我们就越无法赢得这个游戏。第四个字母是E,代表努力。
作者:哪一次我更努力去制止你?
巴西勒:第一次。
作者:第二次我是不是很费劲。
巴西勒:没有。
作者:只是让你做你想做的,容许你说你想说的,需要很努力吗?巴西勒:不需要。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赢得游戏不需要肉眼可见的努力;而输掉游戏却需要筋疲力尽,结果还是毫无所获。
第五个字母 R,代表尊重。
作者: 哪一次你可能会更尊重我?
巴西勒:第二次
作者:第一次你会尊重我吗?
巴西勒: 不见得。
作者想表达的是:很多人都不会尊重表现出受害者姿态的人。
最后一个字母A,代表朋友。
作者:第一次,我把你当朋友还是敌人?
巴西勒:敌人。
作者:第二次呢?
巴西勒:朋友。
作者:哪一次你不想再骂我?
巴西勒:第二次。
这个复盘结束后,孩子会清楚一旦我们对待他人友善,允许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反击,结果可能会让欺凌者停止欺凌,对自己尊重,甚至把自己当成朋友。
可能有的人就说了,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心里面接受不了?别人骂你,你还得配合他?就像我们常说的,别人打你左脸了,而你要伸出右脸给他。确实是这样,当你这么做时,他会觉得没有意思,甚至会内疚。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是,我们前面说了,这种游戏的方法只适合别人嘲笑你或者语言上的挑衅,如果上升打人的程度,就另当别论了。这是我们说的强化巩固。
接下来就是提醒了的程序了,作者提醒大家两点:第一,情况在好转之前可能会变的更遭;第二,我们不能应为前几次没有效果,就放弃,我们要经常的练习。
最后一个程序就是"轮到你了",这就是让大家马上去投入这个游戏的练习当中去。
说到这里,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就是作者讲述的这种游戏应用的各种情况和场景,大家可以自己去读读。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到非常有新意。我们对于欺凌的解决办法应该时从根源抓起,从小抓起,不让他升级和扩大;而不是出现问题后去惩罚,或者不让欺凌发生发生,我们只要掌握了这种游戏的方式,就能对语言上的欺凌进行破解,不再让欺凌困扰我们的生活,所以,推荐大家有时间去读读这本书,《破解欺凌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