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文总是不够亮眼?不如试着让孩子多看看优秀的文章,尝试着去仿写作文。
当然,这里所说的仿写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种基于前人经验之上的借鉴。从不同的文风中体会文字的力量,感悟万千种情思,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孩子多读书的原因所在。
一、仿遣词造句
学会遣词造句就是要学会运用词语来组织句子。
在写景时,有的人可能会这样形容:“荷花被风吹着,竹叶上沾着露水。”
而诗人孟浩然却这样说:“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这句古诗词巧用“送”和“滴”两个动词,将荷花的清香和露水滴落的声音跃然纸上,使之超越了文字的束缚,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这句诗翻译成白话文也十分有美感:微风吹拂着荷花,送来了阵阵清香,露水将竹叶压弯,滴落到地面上,发出清脆的水声。
在叙事时,有的人会说:“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好美!”
张爱玲则这样写:“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当看到小孩子跑出来时,有的人可能会这样写:“小孩子从屋里跑出来了!”
但是大文豪鲁迅则会这样描述:“孩子从屋里飞了出来”。
前者只是将事情一笔带过,而后者则是巧妙运用动词“飞”,将孩子的活泼生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不同的遣词造句带给人不同的感觉。
二、仿段落结构
在读到好的段落时,我们可以仔细思考几个问题。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点展开的?
2.这段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或层次展开的?
3.展开的顺序或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怎么展开话题?
5.我和作者的区别在哪里?
思考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可以一边抓准段落的核心话题,一边巧妙地展开叙述,这就好比扩写句子。
在写起幸福这个话题时,不如先列出一个提纲:
幸福是糕饼;幸福是父亲的抚摸;幸福是朋友写的字条;幸福是母亲的叮咛;幸福是老师的问候。
然后再来扩写句子,这段话就成了这样:
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幸福是老师一次亲切的问候。
这段话运用排比手法,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幸福的定义,使得文章更富层次感,不再空洞。
三、仿构思布局
在写文章之前列好总体大纲,安排好文章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构思布局有“总分总”“并列”“递进”等。
其中,“总分总”是我们写作文时常用到的布局方式,在这种写作模板中,我们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点出主题,中间用1至3个事例分述,最后再首尾呼应,升华文章主题。
在使用“并列结构”安排文章的布局时,我们会用到很多具有并列关系的观点,这些观点没有轻重之分,各自独立且最终都是为了逻辑清晰的文章主题服务的。
“递进”结构中,我们通常会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层层深入的,十分考验作者的基本功。
四、仿主题立意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任何一篇文章都会告诉我们两件事:写什么和怎样写。”在学习阶段,看看别人的文章到底在写什么,他们又是怎样写出一篇成功的文章的,能做到这两件事,写作文也就不难了。
成功的主题立意需要做到新颖、深刻,打通人类的共性,能使人产生共鸣。一篇成功的文章更不仅仅是靠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文字决定了文章的颜值,而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没有好的主题作为支撑,再美的文字也难免会沦落为空无一物的花瓶。
文章的立意对于作者来说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写作文就好比站在山上看风景,而我们的写作主题就是看风景,立意就是我们站的位置,立意的高低决定了我们是站在山顶俯瞰山的全貌,还是缩在山脚看着脚下的一片土地。
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例,一篇写雪景的文章在他的笔下变得气势磅礴,因为他看到的不只是屋前的雪,不是面前那些他一眼就能望见的雪,他笔下的雪,是这片大地上堆积着的雪,他心里装得下多少雪,笔下就能承载多少雪。
文字的诞生是许多人思想的结晶,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写作文时,我们也可以适当借鉴优秀的文章,从中学会遣词造句,掌握写作技巧。仿写是积累知识的过程,等到自己的知识库累积到一定的分量,写出一篇好作文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