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录】看变化  明得失  探策略一一一七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这学期的期末检测在考试、讲评、调查访问中告一个段落,现回头以不同视角,从变化、得失、策略三方面进行试卷分析总结。

一、看变化。

与去年七年试卷相比较,本次试卷以年代尺、文字、图片、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呈现多样化史料,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察,更加突出历史学科思维和历史基本能力的检测,真正做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站在教师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份试卷可以说紧跟时代新趋势、紧扣课标新变化。但是教师在改卷和对学生调查访问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二、明得失。

1.我虽然只参与25题改卷,但后来把五道材料改卷教师的反馈都认真浏览一遍,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①错别字现象严重。

②易混点错误大面积存在。

③影响类问题思考片面、思维窄,不够全方位考虑。

④阅读分析理解归纳能力较差。

⑤答题书写和语言不规范。但整体上基础知识记忆不错。

2.调查学生访问时,大多数学生表示试卷阅读量较大、分析过程较久较吃力,少数学生表示材料读不懂、看不出问什么、更别提怎样答。但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以接近他们生活的情境创设形式考查,让他们感到亲切感与兴趣感。

针对以上师生的分析得失问题,我采取一些补救应对策略。

三、探策略。

1.平时常态课要严格要求学生三规范:

①书写规范,如整齐、干净、无错别字等;

②语言规范,如简洁、语句通顺符合历史事实、历史化语言等;

③答题规范,如条理化、序号化等。

2.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找准核心词关键词,仔细阅读题目和问题要求,条理清晰归纳概括答案等。

3.针对课本的易错易混点,教师要多重复强调,强化其正确意识。

4.复习时要合理设计专题,有针对性的多角度传授思维方式。

5.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教师知道的理论素养,更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历史素养,学习中哪些史实体现这些素养等。只有师生共同清晰学习探讨素养,那么学生的素养培养才能真正落地。

期末只是一段学习检测的结束,而在新课改素养落实的路上我们才刚刚迈上征程。今后教学如何高效让素养落地?如何上好每一节历史课?如何更好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等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接下来思考与探讨的。愿每一次分享都能助力每个人成长一大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