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体察,最关键的一点是放下“道理”。
就像生活中,青春期的孩子和爸爸顶撞:“你竟然敢和我顶,快向我道歉!”
这句话背后,是对男孩行为的不认可,即“你顶撞我是错的,是不能允许的”。
在生活中,家长很容易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论出个是非对错,这是一种评判性的思维习惯 过分地关注对错,会导致一个结果,我们常常活在“道理”里,而不是活在“感受”里。
但事实上,我们首先是活在“感受”里的。
大部分人所做出的行为反应,都是基于自己的感受做出来的。
就像这位爸爸,如果他不在乎被孩子冒犯,那肯定就不会做出这种反应了。
大人如此,孩子也一样。孩子也是活在感受里的。事实上,所谓家庭中不恰当的养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创伤,其实就是一种感受上的创伤体验。
所以,忽略孩子的感受而一味地强调是非对错,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但是毫无效果的原因。
在孩子的感受没有被理解、情绪没有被处理的时候,谈他行为的对错,除了让他感觉到二次创伤之外,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