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送女儿学习古筝后,我一个人在街上溜达,很长时间没有逛街了,路过一家内衣店,店主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原来是五年前的一位家长朋友。她依然像从前一样客气地和我寒暄。她的女儿正自顾自地玩儿着平板。她有点发愁地说:“女儿的学习处于中下,不知道怎么回事?想当初,自己在儿子小时候也没有太过操心,女儿自己很用心了,反倒没什么效果。”她叹口气,最近女儿刚做了一份单元试卷,竟然只考了个及格分,昨天一晚上没睡好,但又没有什么方法改善。说着,她还拿出试卷让我看,看是不是能有所改善提高的地方?卷面从基础的看拼音写汉字到填空组词到课内知识的考察,都有别字。阅读理解题理解失误,看图写话只写了零星的几句话。从卷面来分析,这个孩子学习不太用心,稍微复杂的变化的知识,她都懒得动脑思考,书写不规范也影响思维,因为态度的不严谨就会导致得过且过,看图写话,她无从下笔,不会观察,更无法发挥想象完成!
记得阅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关于良性教育学循环的那段话:生命在劳动过程中或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劳动或学习,克服劳动或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获得幸福的动机。
很显然,知识的获得必须是主动的,经过大脑思考,加工的可转化成自己内化知识的一部分。同时,这段话还启发我们:任何外在的爱、赏识、奖励都无法取代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克服困难取得的成功。但往往,生活中,孩子们得到这样的锻炼的机会太少了。这个女孩儿的妈妈一直强调说孩子可能还是读课外书少,但其实并不见得,哪怕读得少,但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有自己的收获,而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孩子将书读通了,可以举一反三,而如若只是追求数量,读了几本书?却举三都不能反一,书就读死了!家长代劳太多,家长嫌孩子反应慢,总是着急获取答案,而且是唯一答案,那孩子的思维就会被框住而不得自由!
学习有时候慢反而是快。慢慢听写字词,不会的积累起来,反复练习三四次就会行成永久性记忆。而不是由着孩子反复写,做无用之功,到最后也不知道哪些掌握了,哪些有疑问?课前预习,想至少三个问题,在老师上课时求解。这样,课堂就会产生双项互动式学习,会提问是认真听课的重要前提。
很啰嗦的和这位妈妈聊了很多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希望对她有帮助。真心希望孩子学习时心里有问题,眼里有光,让学习成为自发的脑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