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进行了第二场的迩行论坛,听了三位优秀老师的案例分享,内心最多的是被老师们平时活动中的细心认真及对每一位孩子的尊重所感动,这也不禁让我想起当时我家博文能转学来到高实幼上幼儿园时的那份激动与肯定。孩子们在这些老师们的培育下怎能不幸福健康快乐成长呢?当然也有许多值得我去学习和思考的地方,下面我就老师们的分享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王若楠老师分享的《轮胎的多种玩法》,注重观察,细心记录,根据指南、发展目标去分析指导年龄段孩子游戏的玩法。引起了我的共鸣,把轮胎变废为宝,发挥一物多玩的特点,这充分发挥了幼儿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轮胎作为适宜的材料提供给幼儿,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还锻炼了幼儿们的语言交往能力,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也会尝试采用观察、及时记录、回顾交流、绘画表征,鼓励小朋友去选材料,让小朋友去思考、去尝试、去体验。在玩耍过程中,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苦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付如雪老师分享的生成活动《橘意正浓》,老师在初探橘子时让幼儿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去探索,在橘子小实验沉浮实验让孩子仔细观察发现特点,用感官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等一系列活动。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放者。橘意正浓是一个关于橘子的生成活动,基于孩子的兴趣点,在过程中老师积极回应孩子的需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识橘、品橘、玩橘,在活动中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通过果皮堆肥这个活动,引出保护大树,保护环境,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孩子们增强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在活动中爱上自然。
还有佳楠老师分享的《您好,小乌龟》班级生成活动初探,本活动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遵循小班幼儿年龄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大胆探究乌龟蛋的孵化过程,体验孵乌龟蛋的乐趣。了解小乌龟的成长过程,学习如何正确的照顾小乌龟,进一步感知小乌龟的外在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深入探索小萌宠的愿望。萌发爱动物、护动物的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动物。从中的收获:课程生成时机学会认真聆听并敏锐的发现孩子们对食物的探究兴趣,及时的捕捉到生成点。对活动实施及时记录反思,将主动权交给幼儿,家园合作资源要充分发挥。 通过本次分享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孩子,尊重关爱每一位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话语权,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同时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