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冲着网评9.4分去看的,也许是冲着邓超去的,也许是冲着“补习班”三个字去的,也许这三者都有,于是去看了《银河补习班》。
其实,之前并没有看影片介绍,也刻意没有去看影评,怕那些先入为主的观点影响我的感受。不过,还是要贴出官方版本的影片介绍:
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马飞面临学业问题,尽管在学校看来儿子没有可塑之处,但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马皓文与校长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学渣”也是可造之材。
所以,我现在写下的《我所理解的<银河补习班>》,纯属个人特色。
(一)关于父亲的角色
影片的最后八个字: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所以这首先是一部适合父亲看的电影。
总说父爱如山,总说父爱深沉,也总说父亲是给予方向感的人,这都是对的。
父亲给儿子的话里不光是知识,更多的是思想和方法。
他对儿子说:“你要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这三个字刻在了家里的墙上,也刻在了儿子的心里。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他一直想一直想,逃脱了困境。
他对儿子说:“你是最棒的。”就算儿子的小学班主任说儿子“缺根弦”,儿子初一考了年级倒数第一他也是这句话,就算儿子他妈不停说儿子很笨他也是这句话。
他对儿子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吧。”他们分开7年后在一起的第一个夜晚,那时儿子面临被学校开除,他和校长打赌说期末考试考到年级前十就留下,他量了量儿子的教科书11厘米,每天消化0.1厘米,已然是“学沫”的儿子被点燃了学习欲望的时候,他要求父亲给他辅导,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
他对儿子说:“你想想身边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这句话让身陷洪水中的儿子得救,也让身陷太空中的儿子得救。
他对儿子说:“我永远不认输,永远不会认输。”彼时,他自己过得也很艰难,他刚把儿子撤出困境自己一对四被混混们蹂躏。这句话是他给自己说的,也是给儿子说的。后来这句话被儿子写下来放进了文具盒里。
他对儿子说:“要坚持你所喜欢的,任何时候都要如此。”因此,他们得以逃课去看航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儿子会在高考状元和飞行员之间选择自己的梦想。
对了,关于梦想,他这样说的: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当班主任说期末考试是马飞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说:“不,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时刻。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是均匀地散步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所以,他才会带着儿子去体会什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倾尽所有去给儿子买台电脑。
其实,他对儿子说的那么多话,中心思想就是四个字“独立思考”。
是的,一个人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多重要。可是,这个习惯如果让一个人去执行,才会培养得起来。
之所以说这是适合父亲看的电影,是因为我们的很多父亲并不懂得如何做父亲,虽然会是“我是第一次做父亲”的托词,但中国的大部分父亲认为我给你提供钱财就可以了。
至于方向感,可能自己都不怎么清楚。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不懂如何表达,所以才会深沉。
(二)关于家庭教育
这是一部适合家长看的电影。影片里,父亲马皓天入狱7年缺席了儿子马飞成长的7年,这7年里,儿子肯定成长不好。
母亲自然不能忍受有一位在蹲监狱的老公,所以自然地离婚,自然地找了一位只有钱的商人,而儿子也被用重金砸进寄宿制私立学校,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除了这样,母亲给予他的都是这样的字眼:笨,笨,笨,这孩子就这样了,没救了……
当儿子面临被开除的困境时,母亲苦苦哀求教导主任,说怎么惩罚她都可以。
当母亲质疑父亲的做法时,她说“马飞不是你的试验品”,她说当下环境如此恶劣,儿子以后怎么生存。
可以说母亲的观念代表了当下一大波家长的心态:焦虑,但又找不到出口。
当父亲说交给“时间”时,我能理解这背后的无奈,也透露出一点信心。
(三)关于学校教育
这是一部适合教育部门工作的人看的电影。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电影里给教导主任的“人设”:刻板,固执,老眼光,功利,官僚,用羞耻心去驱动学生成长的动力。他常评价学生:不可理喻,荒谬绝伦。
但恰恰是这样,才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教育?
——“你把学生当人看了吗”。这句话可以说是反复提,但反复被证明没有怎么实现。学生犯错,当众揪出来;学生看金庸小说,被大肆批评……同样的,“你把老师当人看了吗”,电影里的代理班主任,几乎都被教导主任操控,没有自己的空间。
——“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了吗”。当父亲质疑试卷上的选择题,每道选择题都会有四个选项时,他是这样说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在你遇到问题时,会自动跳出4个选项,让你选择?而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四个选项外,可以一直想到XYZ。”无奈的是,我们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只有一个选项,且还是不太好的选项。
——“你让你的学生保持一直学习的习惯了吗”。学生高考完毕撕书的场面,我是最不愿意看的。父亲说:“他们这么迫不及待地撕书,他们是真的热爱学习吗?”如果一个学生,始终是在家长或老师的逼迫下学习,自然就不会保持一直学习的状态。这是当今大多数人的写照。
(四)关于其他
写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去看了一些影评。褒的,贬的,都有。
像这样一部影片,放大在观众面前,本身就是被大家不是力所能及而是神通广大地评论一番的。
说真诚也好,说三观毁尽也好,都可以。
我只愿写下我所理解的《银河补习班》。这个补习班,只有两个人: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只干一件事:点燃孩子。一个主题:彼此成长。
影片的最后,当儿子要求父亲不要去申诉当年被受冤的事情时,父亲说:“我的教育还是失败的。”这就是现实,而非理想。当儿子说只有你一个人还在乎恢复名誉时,说明儿子对于父亲的不理解。后来,他从太空回来,给父亲说:“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这一对父子应该达成了和解。
这个补习班全球仅此一所,所以是银河补习班。
这个补习班让两个人都发了光,所以是银河补习班。
你值得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