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我思/是什么蒙蔽了爱?
《非暴力沟通》第二章节读书笔记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思考这个问题时,马歇尔•卢森堡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但是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至于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被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何为异化?选择沟通的方式没有达到预设的沟通效果,反而使得沟通的双方更加疏远。
根据常人的沟通方式个思维习惯,马歇尔•卢森堡总结出以下几种“异化的沟通方式”。
一,道德评判。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家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不道德或者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评判人。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者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是把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冷战期间,美国将前苏联看作致力于摧毁美国生活方式的“邪恶帝国”,前苏联将美国看作试图征服他们的“帝国主义压迫者”。双方都没有承认内心的恐惧。
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口角或者矛盾也大多如此。双方都从自己的立场考虑,对方某些行为伤害到了自己而被指责,指责又带来对方同样的沟通方式——通过指责来表达内心渴望被理解的需要。效果可想而知。
二,进行比较。
比较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身材,地位,成就……
和他人的比较也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三,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个短语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的这种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的情感内在根源。
学生不愿意做作业,酒鬼不愿意戒酒,不得不打扫卫生,不得不为全家人做饭(长期)……有些事情确实不得不做,但是也并没有什么不对。我们常用回避责任的语言使得我们对自己运作的事情充满痛苦和无奈,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讨厌应付各种检查,但是这些检查不得不做,换成负责任的说法,工作是保持经济独立的后盾保障,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要完成。要不然,我将会拿不到这份工资养活自己。
我们才是自己的主人。
四,强人所难。
书中说,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作为父母,我以为我的职责就是管教孩子,可是,我发现,我提出了各种要求,并不能强迫孩子按照我所期待的那样生活。盛气凌人,无济于事。我可以选择惩罚教训他们,但是那样做的后果他们会迟早想出办法来对付我。
异化沟通方式还与一个想法有关: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种行为必须受到处罚。这种想法通过“应当”这个词得到了体现。
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异化沟通方式源自等级社会或者专制社会,对于上层统治阶级来说,将臣民训练得具有奴隶般的精神状态才符合他们的利益。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就越是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的奴隶和好属下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渴望爱和被爱,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得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等,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隔阂。
如何更好与人沟通,让爱融入生活,就从我们拥有一个正确的沟通方式开始。如何沟通更有效?《非暴力沟通》第四到十三章节将会为我们做一个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