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遇
初次遇见《醉花阴》这个词牌名时,便觉此中潇洒如太白醉酒,自作泛棹舟中仙;又如易安藏于花阴之下,初嗅青梅。
既洒脱泰然,又精致明丽。若是人生当有此心态,便不会愧对来世间的这一遭。
《醉花阴》又名《漱玉词》,“漱玉”一词得名于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后因李清照首作名词牌,引得文人开始争相使用这一词牌名。
2.初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印象最深的《醉花阴》便是李清照写的。
那时,笔者还是个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脸皮很厚)。
头一次在语文书中遇见这首宋词,只是觉得文笔清丽,用词多样精细,其中的感情也是用开头的一个“愁”字写的直白。
只是,不知他在愁什么,不知他为何写得如此悲凉,不像往常的“男子作闺音”,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怨妇。
后来才知道,这个“他”是“她”!
也是在知道李清照是一位女性后,肃然起敬:能够被写进中国文学史的女诗人,少之又少,更别说是选进语文课本中了。
于是,这时,我开始细读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再遇
第二次再读,没了当初的疑惑,更多的是敬佩,也读出了当初感受不到的“残缺美”。
浓云薄雾,就像是蒸笼里的水气,把这个世界蒸得发熟,也把这“愁”困在其间。瑞脑香在金兽炉中不断燃尽,深秋的夜将薄凉浸入白玉枕,凉了首,凉了心。
这重阳佳节,当是喝着半醉不醉的菊酒,赏着五柳先生篱中的黄菊,青衣拂袖,灌入了阵阵花香。佳节好花好景,夜色华灯初上,一片热闹,只是,这思念就像饮鸩止渴,越是想放下,却越是霜菊瘦。
4.再识
后来,我才知这“愁”是离愁,而李清照的确是一位思妇。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自小便喜欢诗词歌赋。
在她出阁后,和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并且一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婚后的生活不仅妙趣横生,更是有精神上的契合。这才是“举案齐眉”,才是一段美好婚姻的标准。
但好景不长,金兵南下,南宋朝廷懦弱无能,赵明诚被迫外出做官,独留李清照一人。
重阳佳节,在古代的节日中地位极高,也是人们看重的一个团圆节。重阳,当是身边伴亲,赏菊喝酒,登高避灾,但李清照独自一人,这佳节不过也罢。
但幸好,李清照和赵明诚还能书信互通,于是她将这首《醉花阴》寄与丈夫。
据说,赵明诚受到这首词后,自叹不如,又想和妻子比个高低,于是苦思冥想三天三夜,写了五十多首词,让他的好友陆德夫从中选出最好的词。
陆德夫千看万看,最终还是选了李清照的那首词,并认为最后三句为最优。
5.嗟叹
所谓“诗人不幸,诗家幸”。李清照的诗词生涯,在外人看是光辉无比的,但她的人生却是愁苦多难。
人生最苦的两样,一是生离,二是死别。
生离,还有一个念想,还有一个希望,还能用信聊表思念。死别,却是一种绝望,是一种永久的孤寂,至死方休。
而李清照在经历了生离后,迎来的就是“死别”。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和赵明诚为避战乱,逃往江南,途中丢了许多珍贵的金石书画。
但这些金石书画不过是身外之物,少几样又何妨。唯独少了那人,却似天倒了一般。
赵明诚病逝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带着这些金石书画在江南飘零,后又遇上一个“渣男”。
他不仅觊觎李清照的金石书画,还对一代才女大打出手。幸好,李清照在经过友人的帮助下,与那“渣男离婚”,脱离苦海。
但终其一生,都是凄苦孤寂,当真是“至死方休”。
可叹!可叹!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错误,请圈点~
欢迎关注公众号:入派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