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教育即生长”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苏格拉底早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
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
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
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时间。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
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这些智力上的素质显然是不可识那样传授的,培育的唯一途径是受大师的熏陶。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他强调:教师爱学生应该甚于爱国家和教会。针对今日的情况,我要补充一句:更应该甚于爱金钱和名利。今日一些教师恰恰是以名利为唯一目的,明目张胆地把学生当作获取名利的手段。
教师个人是否爱学生,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要使学校中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目的的教育体制。把学生当作手段的行径之所以大量得逞,重要原因是教师权力过大,手握决定学生升级毕业之大权。所以,我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与此相应,便是扩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权利,使其在教学大纲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课程,可以改换门庭,另就高明。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而非是否得到行政部门的青睐。像现在这样,教师有本事活动到大笔科研经费,就有多招学生的权利,就有让学生替自己打工的权利,否则就受气,甚至被剥夺带学生的权利,在这种体制下,焉有学生不沦为手段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