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开学季,是学校最忙碌的时候,同样也是全国两会的召开时间,今年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都如期开学了。
在过去的第一周时间里,每一天我的耳朵里都是班上孩子此起彼伏的哭声,对于刚进学校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哭闹是他们缓解分离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所以,作为老师来说,安抚情绪成为了对孩子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一直以来,在我的身边都有对于幼教行业的不同声音,一种是也是这个专业的,对于这个行业深有感受;另一种是不了解这个专业以及不熟悉这类职业的人,那么,对于这两种声音都有不同的看法,后者则是有了一分不理解,会误以为我们这个专业只是简单的带带孩子,有时候甚至家人都会有这样的看法。但是,在这里我想说,学前教育专业不只是你看起来那样简单!
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于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主要年龄范围3-6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明确指出了:“《指南》是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而提出的教育建议”其中划分了五大领域,也根据了幼儿各个年龄阶段列举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所以,单从《指南》上看,就涉及了多个方面。那么,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专业,其中包含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以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等,这个专业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人们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个专业里的老师们都知道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为我们每天接触的人群是平均年龄不满7岁的孩子,小到3岁大到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的诸多影响,所以在教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至关重要,就拿我现在所在的班来说,平均年龄3岁左右,有的甚至不到3岁,他们正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中的第二个阶段-学龄初期,在这个阶段里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害羞以及怀疑的情绪铺垫,逐渐形成了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自主和主动是有区别的,自主是能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动是有了自主意识可以去区分自己的目的。
在平时的一日常规教育中,我发现了在乡村地区的幼儿的自理能力其实比很多县城里的孩子还要强,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想法,因为他们缺乏一种家庭教育的氛围,现在很多乡村家庭里留守儿童居多,多数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所以家里面就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影响的。同样在学校里,与老师的沟通也会出现问题。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还要让家长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不了解这个专业的人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幼儿教师不仅是教师,还是“超人”!对于孩子来说,老师有着很多不同的角色,老师可以是“警察”日常破案(寻找捣蛋的孩子),可以是“医生”给受伤摔倒的孩子涂抹药水和生病吃药的孩子喂药,也可以是“保姆”照顾所有孩子的吃喝拉撒,同时我们也是“学生”让自己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等等角色,每一天切换角色是我们常有的事。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对这份职业多一分理解,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扎实基础跟随新时代教育的脚步,促进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