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妈妈的短视频火了!她录下了儿子的书包,试卷、纸张随意折叠,课本也涂鸦得破损不堪。她一边翻,一边还把儿子的书本、卷子扔在地上。当她翻开儿子破烂的课本后,居然在封面背面上看到一句话:“目标是清华和北大”!这位妈妈的第一反应,不是欣慰,不是鼓励,而是嘲笑!她还解释了原因:这小孩吧,平时就一点都不听话。然后呢,目标还这么远大。最后配的文案:“你要是能考上清华北大,你老娘我就围着镇子裸奔一圈!”视频里的男孩可能习惯了妈妈这样的嘲笑,一直坐在一边沉思。很多网友却坐不住了:“我妈也总是说,反正你也做不好,然后我索性就不做了。”“我儿子书包倒出来也差不多这样,但和他在班里第一名并不冲突。”“这样的嘲笑,我会记一辈子。”……对于父母来说,这可能只是脱口而出的一句嘲讽的话。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语言上的打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大人否定的不只是现在,而是一生。
央视《心理访谈》有一期《啃老十年的背后》节目。其中有个女孩,大学毕业10年了,却理直气壮待在家里啃老。面对记者,她激动地指责母亲大声控诉着:不管我做得怎么样,她就只知道泼冷水!原来,在女孩的记忆当中,父母永远是那么毒舌:“将来你成事了,我就给你跪下。”“你要是能成事,狗都能成事。”妈妈起初想用激将法让女儿能把事情做好,却没曾想习惯性的“刀子嘴”,对于孩子而言,几乎是一种精神虐待。久而久之,女孩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慢慢得上了心理疾病。她无法正常和人交流,只能被迫在家待着。小时候,妈妈说她“成不了事”,长大后这话真的应验了。
其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像这位妈妈一样,喜欢用“打击式教育”对待孩子。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可能会说:“不要骄傲。”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可能会说:“我说什么来着,现在怎么样?出问题了吧!”父母不当回事的一句话,却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无论我怎么做都不能让你满意。最后的结果是,孩子真的放弃了努力。
记得若干年前,我在聊城一中学校门口发广告,偶然遇见了一个男孩。他告诉我,小学的时候,老师说他很聪明;中学的时候,老师也说他很聪明,但是他好像给外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吊儿郎当、不认真,凡事满不在乎的样子。于是,他的语文老师曾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我就在教室里倒着走三圈儿!小男孩听了之后很伤自尊。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搭理过这个语文老师,而是拼了命的刻苦努力学习,就是为了给那个语文老师看看!苦心人天不负!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其实,我想说的是,他的语文老师未必是瞧不起他,而是用了激将法,使这个孩子内心深处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后来,他准备考研究生了,其实刚开始,他并没有打算考研究生,只是因为女朋友要考研究生。女方家长曾经说过,要是他能考上研究生便能同意两个人在一起,……于是,他打算陪考,女朋友的目标是浙江大学,而他为了和他心爱的女朋友在一起,拼了命发了疯的学习,终于两个人都考入了浙江大学,所以我想激将法未必都不好,可能对大部分同学没用,但是可能对少部分同学有用,有时候需要慎用,不然的话,这个男孩也未必能考到浙江大学!
心理学教授洪兰做过一个实验,她发现人的大脑会受到外界语言的影响,从而变成观念,引导行为。因此,她提醒教育者:“不能骂孩子是猪。骂他是猪,每天都是猪,最后变成猪,这叫自我实现。”大人很可能没意识到,每一句脱口而出的贬低和吼骂,否定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当下,很可能是孩子的一生!也可以说,父母的嘴,潜藏着孩子未来的命!
网上有个很火的短片叫《一句话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很扎心:短片里的孩子,直到人到中年甚至白发苍苍,还清楚记得父母的每一句贬低。小时候被说“不如谁谁谁”的孩子,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小时候被说“生你是造孽”的孩子,长大后也把这句话说给自己的孩子;小时候被说“废物”的孩子,长大后真的一事无成;一句话真的可能毁掉一个人,一句话也可能成就一个人!
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从小成绩不好的孩子,因为妈妈的话改变了人生。上幼儿园,老师对妈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妈妈却告诉孩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上小学,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第49,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回到家,妈妈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上了中学,老师断定他上不了重点高中。妈妈回家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后,儿子把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妈妈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來,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幸好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现在想来,正是孩子妈妈那些鼓励和赞扬的话,最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孩子!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在我家学校门口有一个贩卖学生文具的小摊,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维持生计。母亲让我称呼他们为杨姨杨叔,他们没有所谓的正式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因为售卖文具用品,经常在晚上八九点钟中学放学时,还能够看到他们在夜幕下忙碌的背影。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培养了四个孩子,其中老小是个男孩,记得杨姨给我讲了几个关于她教育孩子的故事。
杨姨说,她自从在学校门口摆摊之后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之前那三个女孩全是在她们所在村里的小学上的,而自从在这个学校摆了摊之后,她才意识到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说,对孩子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而我也听了那么多她关于教育的看法,犹如醍醐灌顶,虽然她只是一个摆摊的,但在我看来,她是在用切身经历告诉了人们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真的很重要!语言在教育中更重要!
她说,儿子当时在村里上的小学,如果继续在家附近上初中,一分钱不用花,但是为了让儿子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享受教育,她咬着牙花高价给儿子报名上的是聊城三中的初中。那一年光是学费就交了4000块钱,要知道就那个年代来讲,这可真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杨姨和她老公并没有稳定收入。后来,孩子也争气,又上了聊城一中的高中,据说当时分数不够,只差六分,六分六千,对,一分一千,那个年代交钱可以上的(仅限于分数差几分的孩子)。两口子咬咬牙,给儿子交了六千。再到后来,孩子考上了大学,孩子也在杨姨的鼓励下,用心扶持下,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棒!
听杨姨说,小时候儿子很调皮,老师每次让她去开家长会,都会说她儿子这不好那不好,很少讲孩子好。而她回到家什么也不说,该干什么干什么,反倒是儿子小心翼翼的跑过去问妈妈,老师在学校里对你说什么了?每每此时,杨姨总会笑着跟他说:孩子,老师在学校里夸你呢,说你非常非常的聪明,只要继续努力,会越来越棒的,只是说了有一点小毛病不太好,需要改正,如果改正的话会更棒,……儿子每每此时,听得也异常认真仔细,生怕错过小细节。从那以后,儿子就连眼神里都洋溢着自信的光芒!杨姨还说,每次开完家长会,如果把老师说的话都告诉孩子,老师说你啥啥啥了,那么孩子的内心会产生一种非常抵触的心理,不利于他的学习,更不利于他的成长…… 听着杨姨娓娓道来讲她和她儿子之间的故事,我觉得倒是自己是时候该改一改了。可以学着像杨姨那样去和孩子交流,去和孩子沟通,去做一个有智慧的家长,而不是一味的去吼,更不是一味的去打或骂,而是换一种方法告诉孩子,他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杨姨说,有一次孩子班里的一个女生被别班的男生搂着脖子,杨姨的儿子看不惯,直接上去把人给打了,这下可坏了,捅了蚂蜂窝了,对方是不学习的小混混,直接找几个同学把杨姨的孩子揍了一顿,……老师把男生和女生都叫过去了解些情况,然后把杨姨叫到学校,对杨姨说,孩子这回是受委屈了,被人打了,并问杨姨想怎么处理,杨姨想了想,告诉老师:和那个孩子的老师讲,以后不要再打了,孩子吃点亏就算了……后来,杨姨告诉我,因为那一年孩子正上初三,她害怕因为打架影响孩子考试成绩,毕竟马上就要考高中了……后来的那段时间,其实杨姨并没有闲着,她每天快到孩子放学的时候,悄悄地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在孩子后面跟着,实际上她是害怕坏孩子再来欺负儿子,……在我看来,杨姨一直在用行动告诉孩子,不要跟“垃圾人”一般见识,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让别的坏情绪,坏事情干扰自己该干的事,或者说对自己一生来讲非常重要的事!
我想到教育学有一种期望,叫做“教师期望效应”,我想生活中同样也有一种效应,叫“家长期望效应”,说实话,和教师期望效应同等重要。
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不管是假是真,孩子都会当真。孩子的生活是积极还是消极,完全在父母一念之间。父母的嘴里藏着孩子未来的路。父母经常说的话,就是孩子的命运。鼓励和认可有点亮一生的力量!
有个微博网友讲过自己的故事:“小时候,我学习能力差,学什么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小学的东西很简单,大部分人同学都能考满分,我几乎没考过满分。每次都被老师留下来补习功课。”但就算是这样,每次考试回家,妈妈一次都没有骂过她。好几次,她很难过地问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妈妈是这样回答她的:“锅越大,开水就越慢。他们的锅小,所以很快就开了。但是你的锅大,得慢慢开。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你以后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女孩在妈妈的鼓励下,考上了人民大学。她骄傲地说:“老妈做过很多非常厉害的事情,但我觉得这就是她做过最厉害的事情了。”
如果经常鼓励孩子,孩子内心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转化为动力。鼓励、赞赏孩子,能唤醒孩子心中的自我认同感,他才会向你期待中的方向前进。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暗含期待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学校假装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给到老师,告诉老师:这些学生都非常有潜力。8个月后再来到学校时,发生了一件让罗森塔尔惊讶的事情。——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提高很快,他们的性格也变得开朗,求知欲很强。然而这些学生是随意挑选的,根本没有什么测验依据。是罗森塔尔的话对大家产生了暗示。于是,老师会潜移默化更加重视这些学生,孩子们也因此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从而对自己要求更高。后来,他们真的成了最有潜力的学生。
前段时间,在长春,有个初中男孩火了。他被选为班干部后,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很多网友直呼破防。一开始,他紧张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双手不停搓着衣角,眼睛不断瞅向老师。老师笑着引导他:“瞅着同学说,别瞅我。”他怯怯地说道:“我也不知道说啥好,就俩字‘高兴’!”可爱的表情引来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笑声。之后,男孩鼓足勇气说:“小学以后什么班级干部,老师都不选我,这次投票大家都选我,我很开心……”正说着,男孩忍不住哭了出来,激动得泣不成声。也许之前,男孩很少被肯定过。可现在,老师看到了他的进步,推选他当了班干部,同学们也都投票选他,这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和认可。在他漫长的成长经历中,这可能真的只是一件小事,但足以成为照亮他人生的一束光。也许因为这件事,他的人生,从此真的大不同了。
其实,人性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欣赏和赞美。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往往取决于父母对他说了什么,给了他怎样的教育。如果父母习惯了打压式教育,看似是“为你好”。其实是在毁掉孩子的自尊,让他一辈子都生活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恐惧中。父母的认可和鼓励,会成为孩子生命里的光,伴随他们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像《麦兜的故事》里说的一样:“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里。”我们的认可和鼓励,可以成为孩子生命里的光,伴随他们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话语,正在强有力地推动孩子的成长。教育真的是一门学问,教育也不只是要求老师,更要求家长要谨言慎行,因为你的手下可能有华罗庚,你的手下也可能有陈景润。你不知道哪天你曾认为是窝囊废的人,成长为一棵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所以,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慎用你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