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那么一天,人类被工具绑架沦为了彻底的工具,失去了人类该有的生活,那么人还能算是人吗?
2011年1月21日有个叫张小龙的人带着手底下的人不眠不休的搞出了“微信1.0”版本,刚上线时这款社交工具只有四个功能:设置头像和微信名、发送信息、发送图片、导入通信录。
微信1.0版本的定义是熟人之间的通讯工具。当时注册微信主要QQ号或者邮箱,添加好友的方式就是邀请QQ好友和添加微信号。
可是不知为何微信从2.0版本有陌生人社交开始,微信越来越像一个黑洞,什么它都想吸收进去。
对于摇一摇、漂流瓶,张小龙当初的设想是美好的,希望能为年轻人找到更多方法去和别人交往。可能是最初摇一摇的画面是大卫裸体雕像,已经潜意识里暗示着这个功能最后的结局......同样性质的漂流瓶已经因为色情下架了。
微信4.0这款通信工具已经变成社交平台,5.0版本有了微信支付,大约也是从5.0版本开始,微信里开始慢慢兴起微商,慢慢有购物,慢慢有了一切。现在的微信已然是一锅关东煮,亲戚、朋友、同学、陌生人、工作、购物......应有尽有。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的几乎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被套在了这一个小小的甚至没有重量的App里。说是社交工具,明明家人、朋友、同事是不同的圈子,可是却硬生生的把他们全部都放在了一起。
我曾经试图将朋友圈内的近500多的好友打上不同的标签进行分组,但是我发现这个标签分组只能用来发朋友圈状态时选择屏蔽或不屏蔽,连个分组查看的功能都没有,这一点上比QQ差多了。
如果说不再能随心所欲的在朋友圈里尽情的“矫情”让我有点失落,更让我不爽的是微信里那永不休止的@和通知指令。
明明是晚上11点了,我已经在家准备洗洗睡觉了,这时候群里有人@你,让你给解决问题。要是过了一会,你还没回复,可能公司领导紧接着又在群里@你,甚至还会微信小窗你:“尽快给谁谁解决一下问题。”
这种情况不仅是在工作日,周六日也一样!可怜的我拿着国企的工资,干着互联网的活。
这都不算最恼人的,最恼人的就是那种被拉群,客户或者客户经理一有问题找到领导,领导就会打包票:“好的,你放心,这个问题我一会组个专项群,我们一定会给你解决的。”
领导都会做好人,招呼都不打就把你拉进群,然后@你,叮嘱你,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然后领导就能背起手在群里盯着你干活就好了。
领导你是真会做好人啊,知不知道这已经是你拉我进去的第30个专项保障群了!关键是这种群一旦加了就永不能退,除非你离职了。有没有一点霸王条款的熟悉味道?
想着要好好的梳理一下手头的工作,总结一下经验,不断的被各种群里冒出来的信息打扰,微信小窗上的“请问”分散注意力。你若不及时回复,要是一不小心还发了朋友圈,“不回消息就发朋友圈就是不礼貌”的口水都能喷你一脸。
就这样,我的时间被微信的“即时性”碎片化,不堪其扰却又无法关闭掉,因为总有一些我在乎的人和信息。
7*24小时,全年365无休,微信就像毒瘤一样,长在了我的生活里,和我的生活里所有的一切都杂糅在一起生长,慢慢地把我同化成了只会工作的工具。
微信,你就不能单纯一点?社交就社交,工具就工具,不要混在一起,就像生活和工作不应该混在一起。孔子说:“君子不器”,人不应该活得像个器具。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有思考力,有七情六欲,爱恨嗔痴,而不是冷冰冰的工具。
如果有那么一天,人类被工具绑架沦为了彻底的工具,失去了人类该有的生活,那么人还能算是人吗?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半边街上长大的
90后老书记
有脾气有温度
关注我
你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