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时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三首和“诗圣”杜甫有关的诗。杜甫是和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他很了不起,他写诗的技艺也很棒。杜甫最擅长的是七律,七律很考验写诗的技艺。而李白写的最好的诗是长篇的个性歌行和短小的绝句。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题材,这和诗人的性格气质有很大的关系。李白完全靠自己的天分,张口就来,往往一出手就是一首好诗。而杜甫不太一样,杜甫好像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反复的斟酌推敲。可是一个真正伟大的诗人,依赖的永远不仅仅只是技术。写作的技艺再好,只能成为一个二流的诗人。
杜甫娴熟的技巧背后是真挚、醇厚的感情,他关心这个世界,关心这个世界里的人。他是热的,他写的诗也是热的,他很深情。
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处士指的是有才能但不去做官的人。卫八是人名,他是一个处士。杜甫和老朋友重逢,写了一首《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星和商星,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永远不会同时出现。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和朋友分别,就好像参星和商星一样,就永远不会再见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今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晚上呢?让我见到了你这样子的人。表达的是自己的惊讶与喜悦,能让两个人在烛光下把酒言欢,互诉衷肠。这个夜晚对杜甫来说是不期而遇的,他没有期待过会有这么一天可以见到多年不见的朋友。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人的青春能持续多久呢?慢慢的,我们的头发也都全白了。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我与朋友在灯下聊天,聊着聊着会提起共同的朋友。问到这样的朋友,朋友说他去年就死掉了,问另外前年就死掉了,曾经的朋友一个一个都成了孤魂野鬼。所以杜甫见到眼前的这个老朋友,才更觉心头一热。
杜甫这首诗用的是一个倒叙的结构,接下去他倒回去写,写了两个人重逢的场景。谁能想到过了20年还能在你的家里碰面呢?当初分别的时候你还没有结婚,现在你的孩子都已经长得这么大了,还在家里排着队迎接客人。北岛写过一篇散文《波兰来客》里面有一句话我很喜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小孩子看见我来了,都很高兴,很新奇,围在我的跟前叽叽喳喳吵个不停,问这问那,杜甫觉得很好。一个常年漂泊在外、穷困潦倒的中年男人,看到这些小孩的时候,内心应该是感动的。这是生命鲜活的气息,和自己身上的沧桑感、风尘感不一样。可是孩子们还没有问完,他的父亲就说:快别问了,给客人拿酒来,这就是生活的样子。一群小孩子,一个老朋友,晚上没有别的菜,外面还下着雨,吃什么呢?想来想去,大概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不如去后院的菜园现割一把韭菜吧!割来的韭菜大概是被雨水洗过的,很新鲜,带着泥土。你我之间得以相见实属不易,不说别的,我先干为敬,拿起杯子连喝了十杯,他也没有醉。
“明日隔山月,世事两茫茫。”明天又要分开了。再往后,可能就不只是一座华山,而是千山万水了,我们又回到了各自不同的世界。什么叫世事两茫茫?这是安史之乱之后,写的是国家的命运不知道,个人的命运也不知道,人就像浮萍一样,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以后也再也不会相见了。
这首诗没有难懂的字词,没有生僻的典故,但却不妨碍它成为一首杰作,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诗,诗其实是家常话,诗也是真感情。用真感情说出来的家常话,往往最能感动别人。万方在《冬之旅》中说道:没有什么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学文学,读书、写文章,其实最后是要学会四个字,修辞立诚。能够真诚的认识自己,能够真诚的表达自己,能够真诚的去感知这个世界,我觉得就足够了。
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诗时,你会发现这首诗的形式上有它的特点,它的开头和结尾并不算长,开头写的是现实,“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最后写的是什么呢?“明日隔山月,世事两茫茫。”从现实开始又回到了现实,而中间很长的一个部分都在写这个晚上。在冰冷的现实之间,还能拥有这样的一个晚上,这个晚上是不期而至的,这个晚上是温暖的。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这一本书中说到: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于杜甫而言,这个晚上的细节是值得他记忆的,也是在他记忆中留存很长时间的。
这个晚上对于杜甫来说好像一场梦,这个梦是暖色调的,杜甫让我们感受到冰冷的人间还有一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