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确实可以解决问题,但当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有“买家秀”和“买家秀”之间的天壤之别。
学生瑞是我带的一个个案,本来想带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干预他的问题行为,但不得不说一开始我就没有特别的信心去做好这个学生的干预。因为不知道从何做起是其一,其二是当你不干预的时候,他似乎只有一个问题就是磕下巴、拍头、咬手,但当你干预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有一堆的问题,语言只能模仿,口语模仿能力很好,但超过四个就说不成句了;指令也只能听懂常用的,换个说法就听不懂了,特别是超过四个字的指令,会让他混乱;认知也有点尴尬,除了认识几种颜色外,对于1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的汉字,总是“指鹿为马”;上课时,眼睛从来不会聚焦到内容上或者教师身上,而是东张西望;注意力能持续十秒就已经很棒了。最大的BUG是情绪很不稳定,当你在训练时,只要他不想跟你的节奏,就开始咬手、拍头,甚至会撞向老师、掐老师,情绪发作时真的有的恐怖,怎么办,怎么干预?翻阅之前的学习资料,看到了很多方法,但还是不知从何做起?
之前,用他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来吸引他,他还能玩玩,现在想用这种“补足”和调整的方式,却很棘手。或许特殊教育应该做的是扬长教育,因为他们本身就有缺陷,并且是天生携带的这部分缺陷,过了最佳干预期很难纠正,那就换条赛道,如果能用孩子的长处去教或适应,或许也可以作为一种尝试。先身心愉悦起来,才能有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开始就是抗拒的,或许再怎么样都是没有意义的。
重度障碍孩子的特殊教育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虽然可能你用的方法暂时看不到效果,但换种角度你尝试的这些方法会丰富你的思维和知识,在这里没有效,总有它“发光”的时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